第41章 转战(2 / 2)

我在诸天收徒忙 w风雪 2436 字 2021-09-18

不到一年时间,义军已发展壮大到几十万人,再次转战河南汇合时,常连营百里。其中光是张献忠的部队,就足有一二十万人。

可惜,官军也不是吃素的,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这些统帅将领可都不是易于之辈。

明朝末年,不是缺少能打仗的帅才将才,而是整个朝廷的腐朽,军制败坏,官军早已不堪用了。

可即使如此,上面这几位联起手来,义军也是吃了大亏,随着闯王高迎祥兵败死于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之手,明内阁大学士杨嗣昌又提出了‘四正留隅,十面张网’的围剿战略,形势急转直下,义军连连受挫。

崇祯十年,李自成先是兵败梓潼,同年又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了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

李自成在陕西遭遇惨败,刘国能等几支起义军在河南也是兵败归顺朝廷,给张献忠的队伍带来了很大压力。

之前转战鄂、豫、皖等地,多次打败官军的张献忠,面对官军新的围剿策略,也是吃了不小的亏。

失去了之前灵活作战的优势,被逼不得不与官军正面交战,惨烈的遭遇战不可避免,哪怕是以张献忠军队强悍的战斗力和英勇凶悍的作战风格,在官军的围剿下也是损失不小。

南阳一战,张献忠的主力和左良玉所部的官军进行了一场十数万人马的大决战,规模之大,战斗之惨烈,乃是明末农民起义中前所未有的。

双方死伤达数万之众,但实际上多半都是官军,数万官军溃败,左良玉狼狈而逃..

张献忠的军队同样死伤了两三万人,可谓是惨胜,但却也是一场大胜,让中原官军死伤惨重,一下子扭转了起义军的低潮局面以及整个中原地区的局势,使得短时间内朝廷在中原再也难以组织起对义军大规模的围剿。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胜,主要还是张献忠听从了李定国的建议,将义军一分为二,将老弱妇孺和少数青壮转入偏僻山区发展,又分出小股队伍到处流窜破坏,袭扰官军,兼搜集情报,主力精锐则负责主要作战任务。

如此一来,丢下包袱的张献忠军队,得以轻装上阵,无论是机动性还是战斗力都得到了几大的提升。

同时采取就食于官军的策略,所抢物资也大半迅速分发于当地的百姓,又大量分小股部队在各处发展、宣传、吸引百姓加入义军、帮助义军,保证义军所到之处都有就近的百姓和小部队帮忙提供粮草军需,乃至于兵员的补充,受伤的军士也能得到很好的救治。

如此全面开花的策略,使得张献忠军队主力如龙入大海,翻动云雨涛浪,成为扎根于百姓之中的队伍。有了百姓的支持,凭借着多年来受战争洗礼而战斗力越来越强悍的主力大军,哪怕是官军主力也都不惧。

渐渐的,百姓喜欢义军、心向义军,而将官军当成了贼寇一般,军民鱼水,也使得张献忠的队伍越来越难剿,越剿越发壮大。

所以,随着各路起义军受挫,或被剿灭、投降,渐渐起义军从群雄并起成了一家独大,张献忠也成为了朝廷的眼中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