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过益州肯定战绩不错,却没想到竟然如此辉煌,刘志乐得都合不拢嘴了。
益州大捷,同时也震慑了起兵的其他几个部落,在心理上给予他们沉重的打击。
相信陆陆续续还会有好消息传来,此次羌人之祸,解矣。
“这里还有毕刺史和张校尉的奏折,请陛下一并御览。”
左悺不失时机地又递上了两封奏折,这家伙也特别会讨好卖乖,明知道送捷报是最讨喜的活儿。
毕迁在奏折里请求为板据蛮封赏,此次他们出兵近两万人,若没有他们的帮助,难以形成对何忍的包围圈。
而张奂则请求将阿不刺封为新的白马羌归义令,并将其族人打散分为几个部分,进行迁徙。
看得刘志频频点头,张奂是名儒将,有勇有谋,在政治上也很有见地。
他对待羌族的立场就是“剿抚并用”,先围剿,再狠狠的打,打怕了然后进行安抚,恩威并施,从心理上击垮他们,这样才能保持长期的和平。
段颎的杀心则太重,而且只杀不抚,杀得血流成河,片甲不留。
以至于到后来羌族人只要听说他来了,就联合起来拼死反抗,因为他连俘虏都杀,真正的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刘志知道他有本事,能打仗,但这也太猛了点,不是长治久安之道,所以出发前,特意找他谈话,希望他适可而止,尽量不要杀战俘。
“传召下去,明日朝议,百官不得缺席。”
大汉朝廷五日一朝议,但遇到大事可以临时召开朝议,不用遵守规则。
夜深了,刘志依旧没睡,负手在寝殿里走过走去,思考着有关如何安抚羌人的事情。
后世的羌族大部分都融入了中原文明,不再将自己当做胡人。
他觉得,想要彻底的平息羌人祸乱,就必须在文化上进行侵蚀,使他们打心眼底认同汉文化。
只有他们将自己当成了大汉的一份子,才不会动不动就叛乱,心里总觉得不安全。
第二日,百官们大清早就已经列队在崇德殿前,人人脸上都有笑意,益州大捷的消息,昨晚就已经传遍了京都。
参拜过后,刘志便要张让将捷报当众念了一遍,然后又把益州刺史毕迁和张奂的奏折也念了出来。
“诸位,益州大捷,该如何封赏?”
太尉黄琼应声启奏,“此乃扬我大汉国威之事,当为毕迁封赏爵位食邑,张奂可擢升为中郎将。”
东汉总共才十三个州,除司隶属京官之外,其余十二州的刺史皆是食禄二千石,位同九卿了。
刺史总管一方之经济行政,甚至下面的县令任免皆由他说了算,按例每年需回京叙职,但实际上只要派长史代表即可。
因此在职位上,刺史已经是汉国举足轻重的重臣,很难再轻易升职了,只能在爵位上有所赏赐。
这一点黄琼看得很清楚,而张奂打仗虽然还可以,政治上却差了点运气,几经沉浮,到现在也只是个校尉。
官升一级,拜为中郎将,也算是真正进了武将高层。
他的提议立刻得到了群臣附议,刘志也痛快地准奏,接下来便商量了一下爵位的级别,食邑之类的。
这种事情向来都有定例,按章办事即可,基本上也没有多大的争议。
紧接着,便是关于毕迁所奏板据蛮的封赏,蛮人爱财,赐给其首领一些荣誉封号,再赏赐些钱财,差不多也就搞定了。
阿不刺继任白马羌族长的事情,也没有人提出异议,毕竟此人贪生怕死,比较好控制,此次又立了功劳,怎么看都该赏赐。
接下来,也是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安抚归顺的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