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后来渐渐地沦为了仪仗队,就剩个花架子了,刘志估计自己要是真依靠他们,只有吃土的份。
一顿饭下来,二人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共识,接下来就剩敲定各种细节了。
“老夫与各位公卿私底下先透个底,等到下次朝议的时候,再奏请讨论。”
黄琼早年以能言善辩出名,据说每回朝议,都能舌战群臣,辩得满堂公卿哑口无言。
有他出面进行游说,把握会更大,至于司徒尹勋以及尚书令袁盱,他会亲自去劝说。
毕竟他们目前都算是自己的嫡系,一般情况下,只要不与自己的政见相违背,都会坚定的站在他这边。
饭毕,黄琼没有多做停留,利落地起身告辞而去。
刘志看着他的背影,偷偷在后面比了个ok的手势,此事应该百分之八十定了,剩下的最多是在细则上有些出入。
这是他亲政后第一次大动作,也算是开了个好头吧,希望以后的路,会越走越顺。
不过,他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眼前就有个迫切的,那就是该如何妥善安置追随他诛杀梁贼的功臣们。
想了想,吩咐张让,“替我召见邓演和董班觐见。”
之前三天两头跑去南顿侯府,现在反而不方便了,容易让人引发不好的猜测。
邓演和董班进来的时候,刘志正在窗下看书,见到他们便笑道,“我们是患难之交,不用那么拘礼,坐吧。”
二人跟着他忙前忙后,今日虽然封了候,但却没授予任何实职,而刘志也正是想与他们商量此事。
“董卿,我欲拟为李公和杜公平冤,追赠封号,你意下如何?”
当初李固的门生三十多人,都借由董班之口,对他表示了效忠,如今他们都在翘首企盼着朝廷能为他正名。
“多谢陛下,恩师于泉下定然倍感欣慰。”
董班听了十分激动,立马起身行礼。
这件事情不需要廷议,只需知会几位相关官员,即可直接下诏了。
“我记得你曾经说过,是在荆州任书吏时,与李公相识的,没记错吧?”
董班不知他为何提起此事,只得点点头,“是,想想也差不多六年多了,恩师当时是荆州刺史。”
“唔,我看过永和六年的奏章,荆州当时匪患严重,是李公去后才治理下来的。”
说起来李固确实是个能臣,荆州匪患猖獗,而且大大小小十几股盗贼,各自为据。
李固用了分化之法,说服了其中最大的一股盗匪头目夏密,收编了其手下六百余人。
然后利用这些盗匪去游说,半年时间不到,不费一兵一卒,便化解了所有的匪患。
“永和二年,荆州武陵蛮叛乱之事,你可知晓?”
董班反应很敏锐,“陛下的意思,难道那些武陵蛮又叛乱了?”
刘志微微一笑,“暂时还没有,不过我观史书,这武陵蛮自光武帝年间开始,便反复无常,多次叛乱。
最近有密报说,似乎他们又有聚啸作乱的迹象,我心甚忧啊。”
“武陵蛮骁勇善战,悍不畏死,这些南蛮不受王化,一旦不顺意,就立马起兵作乱,四处劫掠,已成大患矣。”
董班跟随李固多年,曾经长期担任低级官员,积累了丰富的政务经验。
“若我任命你为武陵郡太守,董卿可有把握,将他们教化归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