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期间,随着贾氏义学围墙的建成,有心者开始找上贾政与李桂……
……
如此时光匆匆,当中也没发生什么事,而或许是因为夏天的缘故,大观园剧场彻底火爆了起来,很多人一大早就来到剧场驴拉的风扇边抢占座位,虽然有些特别的味道,但这些人甘之如饴……
而在这期间李桂的职务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刘知义开始让他帮忙抄写、撰写诏书,有时也请他帮忙润色。
作为职场过来人,这意味着什么,李桂心知肚明,而且心里有些高兴,因为他现在对翰林院的职务已经了如指掌。
作为翰林一般有三条出路,一是做编修、编撰,埋在故纸堆里,然后各部有缺顶上;第二则是去给皇子皇孙授客,这条路远景很好,万一哪个皇子皇孙登上大宝,在尊师重孝的背景下,作为老师,必然跟着飞黄腾达。
而第三条路则是做待诏,也就是起草诏书,这条路是最好的路,因为起草诏书的背后是对国家大策的深度了解,也因此待诏实际上是国家储备的高级大臣。
以后的路子一般是先到地方或先到各部历练,然后再进入朝堂,辅佐君王天下事,而宰辅一般都从其中出!
而果然到了九月份的时候,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鸣仪派手下衙役找上了李桂。一番寒暄之后,李明仪笑道:“后庭可否知晓,刘大人将去山东之事。”
李桂刚刚和同僚一起因为这事宴请了刘知义,恭贺他高升,前程似锦,因此闻言笑道:“已经知道了。”
“回头我打算让你代替刘大人职务,你意下如何?”随后李明仪笑道。
李桂早已预感到他可能要去需做待诏,而实际上翰林虽然有去做待诏的常例,但从入翰林院到做待诏这个过程一般规律是三年,有的甚至更长,像李桂这样紧紧年余的算是极快的了!
当然这其实是各种因素的作用,这些因素有时机——刘知义高升;有名声,他诗词的名声在那里,不让他去做待诏,只怕李明仪自己都说不过自己;还有他个人的因素,前世的职场练就了他圆滑的性格,在翰林院他上下关系算是融洽,当然这与翰林院正牌人员较少有关。
但不论怎么说,这是李明仪想着他了,因此李桂抱拳道:“多谢大人栽培。”
李明仪摆了摆手,笑道:“你回去准备准备吧,后天既当值,这倒也是鱼粉苦差事。”
“多谢大人提醒,今晚桂欲摆宴大观园,宴请同僚,不知大人可否有闲。”李桂笑道。
这种世事人情他是懂的得,也清楚这事是必须得做的。
“好。”李明仪微微一颔首,回道。
……
而经过一年多的运营,此时的大观园繁华更胜往昔,而且夜市也变的更加热闹,大观园正殿都广场里最是热闹,舞狮、说唱各种杂耍一应俱全,小摊小贩更是随处可见,因为灯油、蜡烛贵,他们往往在摊前放着一盏气死风的细灯芯的小灯笼。
灯光并不明亮,但却别有一股幽暗的味道。
其实以前李桂曾想过像后世那样,收这些人的管理费的。聚沙成塔,也是一笔银子,但随后看着他们洗的酱白的衣服,李桂默默打消了这个主意。
但是人心这个东西,大多数人对于事关自己的事情,一般都是明澈的,这些商贩艺人都清楚自己得了李桂的好处,因此一路走去,众艺人商贩凡见到李桂者无不毕恭毕敬的向前行礼。
当然之所以如此也与李桂的探花身份有关,探花,在他们眼里,那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对于来到人间的神明,他们怎能不膜拜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