琮儿当时在山阳郡,但是幼时曾经在洛阳有神童之名,此事只有我,蔡邕以及当时的上军校尉太监蹇硕知道!”
几个人一听也都是傻眼了,难怪!最近一直在传刘表准备给刘琮纳妾之事,这便是根源所在,毕竟这婚事难度太大了。
“主公,此事千真万确?”
“你们不要这么看我,我是拿这种事开玩笑的?先帝的性格你们不是不知道,先帝对于礼法本来就不屑一顾!
朝廷那边已经有了结论,此事朝廷准备征询郑玄,刘洪等人的意见,再做决定,准备先迎公主到长安!说说你们的看法!”
刘表说完之后,几个人也是无语了,这事情真不好处理,谁都知道,洛阳大火之后,很多诏书都已经不见了,也正因为如此,其中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
昔日汉武帝时期,窦婴也是接过先帝遗诏,奈何宫中没有找到存档,窦婴也背上了伪造诏书的锅。
现在这种情况,当事人只有这几个,蹇硕已经死了,蔡邕与刘表是亲家,关键在于公主的说辞了,如果公主不承认,刘表也要背这个锅,名声就坏了许多!
所以,公主很重要,如果接到长安,那长安朝廷说什么便是什么了,到时候很多事情朝廷都可以名正言顺,在汉末,名正言顺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主公,公主什么态度?二公子什么意见!”
蒯越问道。
“公主的意思,哎!琮儿说以公主意思为主!”
几个人也明白了,其实也能理解,公主长期住在自己主公府上,而先帝又将她许配给二公子,自然容易芳心暗许!更何况二公子文武双全,相貌虽然不是顶尖,但是也不差,荆州不知道多少待字闺中的大家闺秀希望嫁给二公子!
“主公,《左传》曰: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怕是有诸多儒生会以此攻击此事!”
晋文公的父母都是同姓之人,后面还有一句就是晋文公居然能活到现在,这是一件怪异的事情。
“主公,二公子的意见?此事还是要考虑二公子的态度?”
诸葛玄问道。刘表什么也没说,将刘琮的信件让人传阅。众人看完之后,有诧异,有惊奇,也有沉默。
“让你们知晓此事是为了迎接天子,心里有些准备,郑玄和刘洪是不会前往长安的,这两人目前走醉心著书,何况长安朝廷的财力也负担不起!”
刘表说道,几个人还在议论刘琮所说的是否可行,其实这个问题在东方和西方的封建时期都进行过多次辩证。
西周就明确禁止!春秋战国时期有些混乱,战国末年到汉初这段时间,姓氏合一,姓氏颠倒,还是就是外族融入,所以汉朝没有同姓不婚的说法,也不禁止!
唐朝时候则有同姓不婚,且立法,凡是同姓结婚者,要受到朝廷的律法责罚,到近代,经过科学论证,规定了五服之内不得通婚!
西方封建时期也做过类似的情况,一开始是七代以内不得通婚,后来是四代!如日本也是七代之内不得通婚。
“主公,二公子所言并非没有道理,如果真算起来,往上三四百年很多人都是同姓同宗,不过我们说了不算,这类事情只能是主公自己亲自上阵,我们负责协助!”
论学识,他们几个都不如刘表,刘琮的想法肯定是要经过一番争论的,而且他们对刘琮说的一点非常认同,确实要规范这方面的礼法,而不是继续沿用西周时期的礼法,毕竟都隔了千余年了。
按照西周的礼法,同姓不婚,嬴姓所处的姓,如诸葛,马,黄,赵等,这些人就不应该通婚!而由西周时期的姬姓衍生的就更多了,过于维护上古礼法,在刘琮看来是一种非常愚昧的事情。
中国的朝代一直是周而复始,其实是有原因的!根本的原因是当时秦始皇没有让一些优秀的改革措施继续流传下来。
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然到了汉朝,又有了分封制,刘邦采取了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虽然早期确实能巩固王朝,但是这种制度下很难坚持超过三百年。
主要在分封制之后,诸侯王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子嗣越来越多,这些人怎么处置,安排?汉朝推行了推恩令,即便国除,家族落寞,但是高祖之后依然享受不少特权,如免徭役,赋税减免等特权。
但是子孙太多,国家不堪重负,哪怕少府收入再多也经不住,以刘备先祖中山靖王为例,一百多个子女,子生孙,不出十代,人数最少都以十万计!
由于这类享有特权的人太多,赋税少!那只能加重对普通百姓的赋税徭役,百姓苦不堪言只能是农民起义了。
刘琮要一步一步的打破这种情况,既然历史证明了郡县制比分封制更好,只是还不够完善,刘琮当然要一步一步的破除这些依然迷信西周礼法的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