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 祖孙(1 / 2)

别看现在的老朱已经退位,有些个时候甚至会出现宫内外的一些人有意识的避开洪武皇帝。

一朝天子一朝臣,哪怕老朱和小朱彼此间也没有什么好忌讳的。但是对于不少人来说,觉得还是忌讳一点的比较好,因为他们经不起什么犯错的空间。

洪武皇帝在位时期,哪怕那时候的大朱和小朱也都理政。正式的监国或者不太正式的监国,这也都是很常见的。只是就算是那样, 很多人也都是很清楚,洪武皇帝才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而现在呢,英示皇帝在位第三年了,大家也都是习惯了开始朝着英示皇帝不断的靠拢。

洪武皇帝的地位不需要怀疑,只是也不要将英示皇帝当作没有脾气的。历朝历代的皇帝,也不会习惯被人抢走手里的权力。

朱允煐不在意这些事情, 这大概也是有那么一点得了便宜还卖乖吧。

不过最主要的也是老朱和小朱也明白, 他们是皇帝, 很多人虽说是揣摩上意。只是那些人到底还是小看了老朱和小朱的亲情,更是小看了这两个人间帝王的‘大度’。

乾清宫里,老朱心情不错,“咱都这把岁数了,还要帮你看折子?早年间咱是怕你理政时日短,怕你吃了亏。现如今你也当了三年皇帝,也该熟悉这些了,自个的事情自己办就是。”

朱允煐不在意,一屁股坐在石凳上,“咱还没被册封太孙的时候就看奏折,十来岁就帮着咱爹批阅奏折。那时候,咱咋没听到皇爷爷说皇帝的事情皇帝自己办?”

老朱一瞪眼,没好气说道,“咱让你们两个理政,这还是坏事?看看前朝的那些皇储,哪个不是一门心思的想要在朝堂上有一点点的力气。”

朱允煐笑嘻嘻的开口说道,“那是前朝的事情, 和咱大明不同。孙儿就算是有了再多理政的经历, 也是朱洪武的孙儿。咱就算是再聪慧,诸多事情也都是要听听皇爷爷的意思。咱也不能全都知道,好些事情也做不好。”

老朱也是笑了笑,前朝的一些例子显然也不需要多关心,那和大明也没有太多的关系,前朝的有些事情也不会在大明发生。

“咱看了折子,你那摊丁入亩的事情你要上心一点。”老朱开口,交代着说道,“咱也没旁的意思,有道是阎王好过、小鬼难缠。好些個官员还在乎个名声,小吏就不怕这些了,这些人更是如狼似虎。”

朱允煐点了点头,说道,“所以咱现在就盯着,咱不只是罚那些小吏,那些上官也要跟着受牵连。一个治下不严,咱就没打算马虎过。”

老朱微微一愣,随即笑着调侃, “外头都说英示皇帝就是个小朱洪武, 咱看是真的。对待这些人苛刻, 咱看也是真的。”

这也算得上是事实了,老朱对待文武百官的狠,那可不只是名声在外,也算得上是历史上数得上号的严苛。而现如今再看看,老朱亲自教导出来的孙儿,也是有样学样了。

“咱可是要追责的,其实咱也知道,好些个当官的就是想着自己的官声。有些个事情,其实就是他们有意纵容,让那些小吏去做些枉法的事情。”朱允煐笑了起来,他还是知道的,“皇爷爷,孙儿没那么好糊弄,咱心里有数。”

老朱笑着点头,不过还是提醒道,“你也该这般做,只是莫要太过苛待。现如今到底不是早年间,也不该那般严苛。咱嗜杀也就罢了,咱大明不能连着几个皇帝都嗜杀。”

朱允煐不置可否,他这样的态度也让老朱有些无可奈何了。他的一些提醒,好像也确实是被小朱当做了耳旁风。老朱不在乎他的名声,可是他还是希望自家的孙儿有些好名声。

只是如今这些提醒,显然也没有太大的作用,小朱显然是铁了心的要做过严苛的皇帝。

“要说摊丁入亩,咱也知道阻力颇大。”朱允煐叹了口气,说道,“好些人都是看出来了,这一旦摊丁入亩,以后要兼并土地不说难了,只是那些人的赋税就要增多,不如现在划算。咱也知道,好些人都想着要看笑话。”

老朱继续露出温和的笑容,平静开口的说道,“咱看啊,这可不是要看笑话。”

“东厂的人都领了职司,该去做些事情了。”朱允煐笑容还是‘如沐春风’的说道,“咱啊,前段时日虽说再次整顿吏治,只是这力道还不够。咱觉着,有事再给那些人敲打敲打,那肯定不是坏事,这歪风邪气要一直压着。”

老朱也是这么一个心思,只是他觉得自己要这般做,那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如果是自己的孙儿,老朱还是比较担心自己的孙儿也是要在史书上留下一些不好的名声。

实际上老朱也明白,他这个宝贝孙儿的名声本身就不算好,继续下去的话肯定会更差了。

既然孙儿心里头有主意,老朱自然也就放心了,确实不需要担心那么多了。他就是操心的命,哪怕不当皇帝了,哪怕好些奏折看起来也不会送到老朱的案头。但是要说老朱一点都不关心朝政,那肯定也是假的。

“工部那边太能花钱了,咱现在越想越是想给自己打嘴巴。”朱允煐斟了一杯酒,对老朱吐槽着说道,“咱大气的厉害,许了好些个工匠九品、八品,一些个教授更是许了八品。咱给他们俸禄,他们还要总是花着咱的钱。”

老朱立刻来劲了,撺掇说道,“那你就依着咱的户籍,将工匠也给打成贱籍。”

士农工商什么的,历朝历代都有,也是有着一些鄙视链。而再元朝的时候,为均平赋役,实行按资产将民户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再分三级的“三等九甲”。

而明朝也继承了这一政策;在人口管理制度上,借鉴了元代诸色户计制度,按职业或应役种类将人户分为民户、匠户、军户等不同户种,一旦定籍则世代承袭,难以更改。

当然,这也是为了掌握天下百姓的具体人数,户帖制度、户口岁计制度、黄册制度与里甲制度,也可以说非常有效的去真正的掌控着天下子民。

民户、军户这也就算了,这个匠户原本算得上是不折不扣的贱籍。虽说现如今也不是普遍的匠户地位提升了,只是也确实有着那么一些个盼头了。

其实朱允煐也很清楚,也就是一些大匠,一些工部学院的工匠才算得上是有地位、有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