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文功武治(1 / 2)

自家亲弟弟、亲侄儿是什么德行,朱允煐也是心里有数的。大概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生来会打洞。

朱允熥和桑氏这两个,他们本身就有些混不吝。再好的孩子在他们跟前,也养成小无赖。

看着朱橚,朱允煐笑着说道,“五叔, 春闱已经开始,只是就现如今来说,这一科可造之材偏少。说不得还要再看看,这些个人要是能厚积薄发倒是好事。”

朱橚有些失望,看起来这一科又是没有什么大才子了。

想起来什么,朱允煐说道, “《孝康大典》到底不同,本该是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之典籍。虽说现如今已是征召不少人, 但是想来也是不够。”

朱橚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其实就算是编著有《救荒本草》这样的作品,朱橚也明白他不是什么文学家。要是没有一些有才华的人坐镇,他肯定做不好这些事情。

“解缙倒是有些才华,他本是江西解元,七岁能文、十二岁读尽《四书》《五经》。虽说早年间因李善长之固被皇爷爷责罚,只是这些年想来也是有些长进。其母丧事刚结束,咱准备将其调入应天,授总裁之职。”

朱橚立刻说道,“陛下,蒋用文可为副总裁。”

《孝康大典》自然是朱橚主持编纂,而现如今也需要一些有才华的人负责具体的事情。

解缙这个大才子自然不用说,可以委以重任。而蒋用文,少年时过目成诵,主要是在其父亲病死后学医,医术高超, 现在也是大明朝的御医。

在朱橚编纂《救荒本草》的过程中,对于蒋用文还是非常认可的。

朱允煐自然是笑着点头, 说道,“这些事情五叔做主就是,咱相信五叔的能耐。就是马上就要春闱发榜,咱的意思是五叔和允炆,过来陪着咱阅卷。五叔也知道咱的事情,咱的文才有限。”

朱橚就不能忍了,严肃说道,“陛下莫要自谦,陛下文采斐然。若是陛下有意科举精进,想来是能金榜题名。这普天之下谁人不知,陛下诗才惊艳绝伦。”

得,文抄公朱允煐虽然还不是‘诗仙临凡’,只是他曾经‘随口吟诵’的诗,确实是广为传播。

这里头也有老朱推波助澜的因素,是在进一步的打造小朱的形象。这里头也是因为大明朝的‘文采’,还真的不如唐宋,起码现阶段看起来是这样。

朱允煐也不尴尬了,虽然他‘作’的诗少,但是在大明初级, 还真的是很厉害的。毕竟那本身就是可以传颂千百年的经典之作,品质是没的说了。

欺世盗名什么的, 朱允煐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反正大家都是这么说,他自己差点也都是被说服了。

和朱橚商量着《孝康大典》的事情,也将朱橚和朱允炆拽过来,甚至还包括蜀王朱椿,这是宗室里文采比较出色的。

说起来就是朱允煐也需要表现出来一个态度,让天下士子看到大明皇室对于读书人的重视。哪怕这也就是‘做个样子’,但是这样的做做样子,有些时候还是比较能够收邀人心的。

既然这样就可以相对来说比较轻松的收邀人心,看起来成本也不算高、也不麻烦,朱允煐自然也就比较乐意了,这样的事情是他看起来最有性价比的事情之一了。

至于朱橚几个也应该感觉到比较开心,他们本身就喜欢读书,也能说明他们的贤良,以及被皇帝的信任。

其实大明朝现在在做的重大工程,真心来说不算少,也不只是修书而已。

《孝康大典》,这在不少人的眼里就是不折不扣的文事盛举,很多读书人对此都是心潮澎湃、引以为傲。

而大明朝的龙江造船厂、福建的泉州,也都是在大力的兴建海船。这是要进一步的准备发展远洋的能力,这也是为了接下来的‘下南洋’准备,要去彰显国威。

只是这件事情,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而已,毕竟市舶司这些年发展的不错,大明的水师也一直都是在持续发展壮大。下南洋什么的,大家并不陌生,只不过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件事情距离他们比较遥远而已。

不管是文事还是武事,或者是一些看起来比较长远的布局,朱允煐一直都是在尝试着努力去做。

华夏文明一直都是农耕文明,对于大海实际上也不是特别重视。

别看唐宋两朝都有不错的远洋贸易,只是对于很多的事情,大家骨子里还是不是特别认可,大家也都普遍觉得土地比起大洋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