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蔓延的迷雾(1 / 2)

“嗯?”郭荣望向王朴,双目中满是威严。

王朴怡然不惧,昂首挺胸:“陛下,袁彦资历浅薄,恐难以服众,还请陛下三思。”

虽然与会的四位大臣皆出自郭荣的幕府,但这四人根本就不是一条心。

郭荣欲图提拔几位亲信武将,以掌控禁军,稳固皇位,这也是五代乱世最常用的手段。

先帝郭威是这般做的,前朝后汉也是如此这般,前前朝、前前前朝...无一例外都是如此。

但这有用吗?

王朴对此向来嗤之以鼻。

若是此法当真有效,这中原,怎会在短短五十年间里,五度改朝换代?

本朝太祖郭威,不正是前朝开国皇帝刘知远的亲信爱将?

在王朴看来,要想让大周的国祚长久,最重要的,是维持禁军中武将派系的均衡,而不是依靠所谓的忠诚。

均衡远比忠诚更重要,这是王朴一贯坚守的观点。

赵匡胤也好,袁彦也罢,这俩个人现在看起来确实忠心耿耿,但谁能保证他们身居高位之后不变心?谁又能保证他们永远忠诚?

照郭荣目前的身体状况来看,他的寿命恐难以持久,待他百年之后,幼子郭宗训即位,谁敢保证赵匡胤与袁彦不是下一个郭威?

若是禁军中有两个势均力敌的派系,那就算郭荣英年早逝,幼子还是能有机会坐稳江山的。

为长久计,王朴从来都是劝郭荣注意分寸,别太过倚重赵匡胤、袁彦、李继勋等新晋武将。

但郭荣并不听劝,如今的禁军,以赵匡胤为首的新兴势力,早已占据大半要职。

殿前司,除了都指挥使张永德,其余的中高层几乎都与赵匡胤交好。

而在侍卫亲军司,韩令坤与李继勋两名都指挥使,又是赵匡胤的铁杆。

照这般局势下去,这批自高平之战后崛起的新晋武将,迟早能够取代李重进、张永德等先帝遗留的武将,彻底把持禁军。

李继勋被调离禁军,正是王朴乐于见到的。

王朴本想建议郭荣,将步兵司交还给李重进为首的老武将派系,尽量维持两派的均衡。

可谁曾想,郭荣却一意孤行,让袁彦去接替李继勋。

若是袁彦走马上任,那禁军中派系的均衡依旧无从谈起。

王朴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都要制止这份调令。

当王朴话音刚落,袁彦便霍然起身:“王枢相,你这话实在言之过甚,我从军三十余载,何来资历浅薄?!”

袁彦语气有些冲,但也实属正常。

他今年年满五十,前四十载却是一事无成。

参军二十多年,袁彦一直都在底层打转,直到跟了郭威起兵造反,才终于有了些起色。

六年前,周朝初立,先帝郭威替养子郭荣挑选幕府臣僚,其中最要紧的便是澶州掌书记,以及步兵、马兵两个都指挥使。

掌书记郭威选了大器晚成的状元郎王朴,马兵都指挥使由于赵弘殷的求情,选了赵家次子赵匡胤。

赵匡胤当年二十出头,年轻气盛,缺乏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