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特殊人才考试规定(2 / 2)

启明1158 御炎 2898 字 2021-09-24

且在原则上,明帝国所有户口在籍人士只要按时缴纳赋税,没有触犯法律留下案底的,都可以报名参加明帝国的科举考试。

不需要有人推荐,也没有身份限制。

且科举考试完全采用糊名法,继承宋朝科举的这一优点。

且文理法工四科选中的考生都会被取中,成为各自分科的进士,并且将在未来成为朝廷官吏。

分科取士只是按照不同专长来取士,文理法工四科进士在地位上是一样的,没有不同,所以并不存在文科进士的地位就要高于其余三科进士这种事情。

苏咏霖公开表示,因为朝廷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激增,且大明帝国初立,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搞三级考试,所以洪武二年的科举考试只在中都举办,一考定输赢。

所以民间对于这四项有专长的、对自己有信心的考生就可以准备起来了,就可以开始往中都集合,准备明年三月份的考试了。

在公布这个消息的同时,苏咏霖也公布了四科取士的试题范围,把考试需要用到的书籍都公之于众。

不管来不来得及,多少看一些这些书籍,临时抱佛脚也好,临阵磨枪也好,只要不作弊,还能通过考试,朝廷就一定会接纳。

除此之外,苏咏霖还规定了一个特殊条款——特殊人才考试规定。

这个特殊人才考试规定主要用于工科。

对于那些掌握精妙技术、本身却并不识字的优秀匠人,他们也可以报名参加工科的科举考试,并且有专人来负责。

他们可以拿出自己的技术进行考试,一旦通过考核,证明于国于民有用,那么就可以被授予【同进士出身】,授予工部官职,予以任用。

这个规定倒是开天辟地以来第一次。

国家考试居然允许不识字的人参与,消息张榜公布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

本身分科取士就是很久以前的事情,忽然恢复已经足以引起热议,现在居然还有不识字的人也能参加科举考试的新规定。

这还真是奇了怪了。

民间对此议论纷纷,官方对此倒是出乎意料的安静。

也难怪,都被苏咏霖之间小试牛刀的那一手给整怕了。

山东系不敢出声,其余三个派系不会出声,这件事情也就那么定了。

诚然,苏咏霖的规定也是无可奈何。

这年头识字的人口本就非常稀少,科举考试就是冲着识字人口来的,而整个大明国的人口超过五千万,大字能认一箩筐的不在少数。

可是真正拥有读写能力的文化人并不多。

在苏咏霖摸底调查之后得知,这部分拥有读写能力的识字人口在大明国总人口之中,还是不过百分之五。

这都算不错的了。

这年头印刷术和造纸术的技术成熟了,识字成本大大降低,门阀想要垄断知识已经是没有可能的事情了,这是前提条件之一。

宋对于学校和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胜于前朝历代统治者,金承宋制,对地方学校也多有发展,地方上有很多官办学府,普通人也有接受教育的可能,这是前提条件之二。

普通老百姓出于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也会主动去寻求方法认识一些字,拥有对识字的需求,免得在征税服役方面被官府坑骗,这是前提条件之三。

这三个条件齐备才能让不是睁眼瞎的人数增多,让整个社会的识字率产生极大的飞跃,较之前唐前隋和之前的历朝历代,这的确是相当大的进步。

这是这并不代表识字人口增加了很多。

苏咏霖认为,识字人口真正的定义应该是具备读写能力的人口,而不是认得几个大字、勉勉强强能看得懂官府布告的那种半文盲状态的人口。

可是当下大明国所有能认字的人口中,这种半文盲是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