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全国民众都开始关注西域,了解西域,知道他们的国家在过去曾经对西域拥有过不可置疑的主权。
并且过去的无数岁月之中,中原战士们为了西域这片土地曾经进行过无比英勇的斗争,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不应该随着时间被遗忘,而应该随着时间流逝越发深入人心,成为民族记忆。
苏咏霖也深有感触,亲自提笔创作文章,写了一篇关于安西军中一个小兵和一个小军官的短篇小说故事,将其投稿到树人书社。
有了苏咏霖的带头作用,无数有文学梦想和文学才能的人开始就这一系列的素材进行大量的文学创作,从张骞出使西域写到十三将士归玉门,从汉武帝开拓西域写到班超经营西域。
宣传部以此为突破点,以中都为中心,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宣传西域故事,投入大量宣传资源,让西域故事在全国遍地开花。
短期内,从中都开始,一股渐渐席卷全国的【西域热】出现了。
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苏咏霖和宣传部意料之中的全民西域热,也有一个意料不到的小插曲。
这一段时间,正好是复兴会妇女部下属戏剧团完成一系列准备、准备正式展开全国巡演的时候,主导人赵惜蕊听苏咏霖说起全国目前的宣传口径的事情,很感兴趣。
思维敏锐的赵惜蕊抓住了这股西域热潮带来的机遇,拍板决定顺应这股西域热潮,排演一出与此相关的故事,并且在中都做初演。
借此热潮,一炮打响戏剧团的名声和戏剧这种全新艺术形式的名声,正式拉开戏剧团全国巡演的序幕。
对于赵惜蕊的想法,苏咏霖是表示支持的。
“戏剧团不仅有艺术属性,也应该有政治属性,做得好的话,戏剧团会成为一个不亚于宣传部的超强宣传工具,对于整个宣传口的工作来说,其作用甚至不会亚于宣传口的努力。”
有了苏咏霖的表态支持,赵惜蕊就决定放手去做。
不过当时戏剧团主要排演的剧目是《白毛女》、《半夜鸡叫》、《地主家也没余粮》、《壮丁阿贵》等强烈批判旧时代封建制度的剧目,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和政治意义。
戏剧团的很多人都认为戏剧团应该以绝对正确的政治面目出现在大众视野里,向大众宣扬正确的政治观念,打击旧时代旧观念。
西域热潮并没有太大的政治意义,主要核心思想也不在阶级斗争方面,反而是要颂扬一些封建统治阶层的人,不太符合戏剧团创立的初衷。
所以他们对赵惜蕊的这一建议表示质疑。
对此,赵惜蕊耐心地做大家的工作。
“艺术总归是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民群众不仅需要政治引导,也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家国情怀,忠孝节义,这些和阶级斗争没什么关系,但是对于我们这个社会来说,难道就不重要吗?
大明对于之前的历朝历代,讲究一个批判继承,不仅要批判他们的剥削欺压民众的罪过,也要继承一些好的东西,家国情怀也好,道德情操也好,面对外敌时不惜一切的抗争精神,我们难道要放弃吗?”???..Com
赵惜蕊的这番讲话很有说服力,说服了不少对此怀有疑虑的人。
于是在赵惜蕊的主持下,戏剧团选中了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准备就这一故事展开,创作一个剧本,排一出新戏。
时间紧,任务重,赵惜蕊带头,所有人卯足了精神,以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精神力投入了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