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这是哪来的猛人(1 / 2)

风起南洋1784 纸老虎灬 2659 字 2021-09-16

南京应天府,南城皇家校场,正在进行的是戊午年(1798)恩科武进士的考核。

至于戊午年的会试和殿试已经放榜了,状元是浙江秀水人王昙,榜眼是南京应天府人邓廷桢,探花是安徽安庆府太湖县人赵文楷。

今天为了彰显自己的尚武之风,以及拔高武人的地位,叶开带着戊午年恩科的所有进士,以及大学士府大学士、各部官员、在京武勋和自己一大家子人,专程到南城皇家校场观看武进士的选拔。

清代武举科考与文官科举没什么两样,照样有状元、榜眼、探花几甲几等。

但在叶开这,武举实际上到武举人这一阶段就截止了,能考上武举人的就算完成了科考。

他们当中的佼佼者,会被安排进入复兴大学或者各地的军官速成班进修。

年纪大了的,最后会被塞进各地的驻守部队当个小军官,或者各大城市成为缉捕警察头目,也就相当于刑警队长这类的职位。

至于武进士,根本没有定额,因为清代的武举考试到嘉庆年左右的时候,已经沦为了笑柄。

特别是武进士的内场也就是文化考试,由于来考举的武举人文化太低,连默写《武经七书》中的某一段文字都不行。

当时有人挖苦说,‘一旦’二字多作‘亘’字,‘丕’字又作‘不一’字,连字都会认错,这武进士的含金量可见一斑,几乎都是选了一些略识几个大字的武术高手或者体育强者,所以叶开干脆就不准备长期开设武举。

现在武举不过是为了安抚庞大的潜在考生,开几届恩科把其中年龄不大,文化勉强能入眼的给挑到军校去。

至于文化不行年龄大了的,也收拢起来给个三瓜两枣,免得他们在地方生事,当然,文化不行但愿意到军队去做低级军官甚至士官长的,叶开还是很欢迎的。

所以说是武举,不如说是军事学院的联考恰当些,天花板就是武举人,考上的读书,考不上的也总有个去处。

至于武进士,那要求就严格了,不但武举人考核的骑马、枪法、刀术以外,还要考排兵布阵和简单的加减乘除,以及地图的辨认和草绘。

为了避免出现一个武进士都没有的尴尬场景,叶开在秘密从复兴大学和南洋大学挑选了几个军事学院的应届生来考,总不能叶大皇爷第一次武举恩科,一个武进士都没吧?

而最多持续两三届后,武举科教就会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后世解放军的全军大比武,虽然还是称为武举,但已经跟以前的武举不一样了,算是给军中肯上进的低级军官和士兵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

“陛下,伪清时曾有文武兼考之法,皇明时也有文人参与武举,臣自幼练武,骑射无不精习,请陛下恩准臣一试武举!”

叶开正皱着眉头呢,这武举搞得极其马虎,因为参与布置武举和安排考试的都是文臣,此时文贵武轻的社会风气还在,下面官员根本对叶大皇帝开的这个武举恩科不以为然,组织的极其粗暴简陋。

结果正想发火的时候,他钦点的状元,浙江秀水人王昙竟然出列要求去考一考武举!

呃………!说实话叶大皇帝是有点以为自己的听错了的,文贵武轻在中华大地上搞了几百年了,难道还有文能中状元,武能夺魁的牛人?王昙?自己后世没听过有这么一位牛人啊?

不过怀疑归怀疑,叶开还是很高兴的,要是今科状元能在武举上大显身手,甚至考取武状元,那不就能极大的提升武举的含金量以及武人的形象嘛,状元郎都文武兼修了,你们还不跟进?

“好,王爱卿要是能在武举上一展英姿,朕定然给你备一份大大的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