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建奴崛起以后,大明就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对建奴畏惧万分,他们经常就吹嘘一句老话,那就叫做: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自从奴尔哈赤建立了后金国以后,建奴的势力迅速的增长,早已经突破了万人,他所建立的八旗,几乎每一旗的实力都突破了万人,这几乎也都成为了明军的噩梦,每一次跟建奴与明军交战,都是在气势上压着明军,追着对方来打。
双方打了这么久的仗,也都算是有些了解了,那就是明军除非是依托城市或者是重兵集团,否则他们是不敢轻易的去跟建奴交战。
在野外的交战之中,明军往往是被建奴压着他打,除非依托他们的重兵集团,结成军阵,才可以抵抗敌人。
所以在建奴冲入塞内以后,大举的抢劫大明北直隶地区,这些建奴都是以骑兵和轻装步兵为主,他们来去如风,十分的快速,这让明军十分的为难。
如果他们派兵去追的话,很容易让敌人牵着鼻子走,建奴最擅长的就是牵着别人的鼻子走,在野外把你拖垮了,拖累了,才来一个猛回头,给你突然的袭击。
明军可是在他们的这一种战术之下,吃尽了苦头,许多的重兵集团和名臣良将都是折在了建奴这种战术之下。
同时建奴他对于明军也都非常了解,知道他们去进攻明军重兵组成的军阵或者是严密把守的城市,很容易给他们造成巨大的伤亡,所以他们也都尽量的避免跟明军的重兵集团决战,也避免去攻打他们防守严密的城市,而是去攻打他薄弱的环节。
比如说明军的重兵集团他厉害是厉害了,但是它的运机动性却是非常的慢,当你大军赶到的时候,他们的骑兵早就撤了。
你追赶还是不追赶,如果你不追赶的话,我又去攻打你别的城市,抢你的钱财,如果你敢追敢的话,一个巨型的重兵集团,想要移动,也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赶的话,甚至还会在移动的过程中露出破绽,自我崩溃。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建奴对付明军那是如鱼得水,十分的游刃有余。
建奴这一次突入塞内以后,也都彻底的把大明朝廷的脸都打肿了,皇帝他也都忍无可忍,所以诏令几大重兵集团,不惜一切的赶来北直隶,准备跟建奴决一死战。
比如说他们视为护国柱石的关宁铁骑,这一次皇帝那是下了死命令,要求他们一定得赶来。
还有随着卢象升部和洪承畴部汇合,双方在涿鹿一带对峙,卢象升和洪承畴合兵一处以后,他们的人数突破了10万,对付建奴也都有把握了。
但是一直跟他们对峙的多尔衮也得到了皇太极率领援军赶来支援,双方的实力都在增长。
很多人都认为,双方完全有可能在涿鹿一带进行一次决战。
这一次决战可能就是一次决定双方命运的决战。
就连崇祯皇帝他这么急躁的人,也知道形势危急,反而没有催促洪承畴他们主动的出击,他怕的就是重蹈了当年长平之战的覆辙,赵王为省粮全力摧逼,赵括冒险出击,中了敌人的奸计,全军覆灭。
谁知道明军急于跟建奴决战,但是率领大军赶来的皇太极没有跟洪承畴的大军决战,而是主动的后退。
皇太极主动的后退,不单是明军不理解,就是建奴内部都有些人不理解,比如说多尔衮。
皇太极说道:“现在明军已经换了新的兵部尚书,此人一直在鼓吹的攘外必须安内的政策,打动了崇祯皇帝,他们认为要对付咱们,必须首先对付他们内部的人,也就是说他们需要对付的是刘贼和流寇,刘贼也是咱们的敌人,既然明军想跟他们打,就让明军出手好了。”
多尔衮他喃喃自语说道:“攘外必须安内,如果让明军从容地收拾了他们内部的人,他们就可以团结一致,无后顾之忧的对付咱们了,咱们大金就危矣。”
即使再他们狂妄和骄傲,不过大明毕竟是当今世上最强大的国家,对于他们而言,就相当于一个庞然大物,他们可以打败这庞然大物无数次,他都败得起,但是这庞然大物狠狠的给他来一次狠的,他们就顶不住了。
皇太极道:“先让明人自己打自己人,等他们双方都打得差不多,死的差不多了,咱们再出手,让他们未竟全功。“他一声冷笑说道:”明人也都太无能了,一些流寇他们都剿了七八年,剿之不灭,难道比流寇更强的刘贼,他们就可以轻易的剿灭吗?就让他们自相残杀得伤痕累累好了,我们从中捡便宜。“
现在建奴也都恨极了刘家军,都把他们称之为刘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