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在各地都设有驿站,一般来说就是十里一个驿站。
太祖皇帝朱元璋在他称帝的第二十二天就下令整顿和恢复全国的驿站。
第二年,他又颁诏,把元朝的站一律改称为驿,还有全国二百三十多处不雅的驿名改得更为雅致。与此同时,朱元璋还大力从事边疆地区的邮驿设施的建设。除西南云贵地区外,朱元璋在东北、北部和西北边疆地区,都开辟了驿道,设置了驿站,使中央和边疆地区的联系大大加强。
朱元璋鉴于元朝驿站混乱的教训,一开始就用严法对某些特权者进行了限制。他明白规定:“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意即不是国家与军事大事,一律不许滥用驿马或动用驿站的邮递设施。
在朱元璋做皇帝的第26年,又颁布了《应合给驿条例》,规定加上附加条件共十二条,限定了符合用驿马驿船条件的人员,其他人一律不得“擅自乘驿传船马”,违者重罚。
本朝的法律大典《明会典》记载说:“自京师达于四方设有驿传,在京曰会同馆,在外曰水马驿并递运所。
会同馆,是当时设在首都杗城的全国驿站的总枢纽,全国各地地方官的奏折和上书,首先就是通过驿站抵达了会同馆,再由会同馆分类以后,转住通政司进行分类,发向各部。
陈应元写下了奏折以后,他当然想用八百里加急,马上就把他的奏折上传到京城去,但是他也知道这样子就会给人一种巴不得置对手于死地的感觉,所以他就走普道的传递。
这一封奏折离开了巡抚衙门以后,就被周辉他们盯上了,对方的奏折一路西进,东三府的官道也只有一条,驿道也只有一条,都通过莱州,对方也都没有专门绕过莱州的意思,那是因为传递的人也都也不知道这一封信,就是对付刘远桥和郑芝豹他们的。
周辉他也不会那么傻,就在莱州府的地界动手,一旦事发让对方查到了,这就麻烦了。
等这封奏折穿过了莱州,到达了青州以后,他们就开始动手了。
驿丁一般都是骑着快马,有了奏折以后马上就使用快马传到下一个驿站去,由下一个驿站进行传递。
他们只传递有紧急公文式样的包袱,并不知道包袱里面的奏折具体内容,所以他们都是拿了包袱进行了签收,马上就开始传递。
他们就是在青州一个驿站之外设了埋伏,这位驿丁,他骑着快马一路在官道上向前,谁知道马失前蹄,掉在了地上,摔断了马腿,连自己的腿也都压伤了,他没有办法,只好坐在地上求救。
因为这里是官道,也是人流密集的地方,还是有人经过的,很快就有一辆马车经过,对方是一个去青州探亲的王员外和马伕家仆,对方也知道他的事情以后,非常的关心,邀请他坐上马车一起同往下一驿。
这位驿丁他也不虞有诈,就坐上了对方的马车,至于他的马,只能到了下一个驿站以后,再派人来把这个马抬回去,看可不可以治。
驿丁他的脚受伤了,只能坐对方的马车,对于这位员外老爷的热情招待,他非常的高兴,路上还打听对方的身份,知道对方只是去青州探亲的。
结果就是在车上他的包袱被换了,这位王老爷带着他们到了下一个驿站以后,把他在驿站放下,也都直接朝青州官道走了。
到了这里,这一个包袱也就被换掉了,但是这一站的驿丁,他丝毫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拿着包袱就往下一站传,结果很快这一个包袱,就传到了京城这里去。
会同馆总部马上就把奏折进行了分类,然后知道他是一方巡抚的紧急奏折,然后就把它交往了通政司转内阁处理。
地方巡抚的奏折也只有内阁可以处理,这封奏折传到了内阁,首先分到了王应熊手上,他看到了觉得十分的奇怪,也都不出意外地传到了温体仁这里去。
现在内阁共有五位阁臣,分别是温体仁、吴宗达、王应熊、何吾驺、钱士升。
温体仁,崇祯三年入阁,当今内阁首辅,资格最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