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教育生产力(1)(2 / 2)

刚好人家上课时是分专业的,免得自己见到个学生就得先想要分享那类成功果实。

斋小果之所以要这么做,并不是单单希望这帮学生能学习成绩好,摆脱曾经被定义成学渣的命运,也不是赶快把它们变成工具人,能把自己的想法变现,

这只是第一层和第二层……

包括第三层,他分享给本校学生成功果实,即便也需要被分享者自我努力才能消化吸收,但对于不分享的人,依然一个是爬盘山路,一个是爬悬崖,这是否公平的问题……

这要是再讨论一下平等和公平,甚至平均主义之类,那就更没完没了啦!

斋小果想的,可是直接就奔着第五层去了!

他觉得,只要教育,也就是教与学这件事,或者说人与人之间代际更迭过程中的知识经验传承,靠的还是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手工业传授,那就还是在一个瓶颈中……

是的,虽然很多人认为学校像个工厂,学生就像零部件被集中起来,

小学、中学、大学这个流程,则像个标准化的流水线传送带,

然而!

有这种错觉,正是因为它是个手工业,所以才需要让每个人都进入校园,花费十几甚至几十年走一遍流程,然后还无法保证有个双方都满意的质量结果……

用真正的工业化产品对比一下就很好理解,比如智能手机。

据大夏工信部的数据,大夏用数量远少于学校数量的手机工厂,一年就能生产出远超本国人口数量的只能手机!

反观学校就做不到,因为是师生间用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传授知识经验,根本无法用少数几个工厂完成工业化大生产,

可人们却都需要教育,教育生产力却又无法实现工业化量产,满足不了每个人的需求,

怎么办呢?

只能拼了老命扩大这个手工作坊的规模,把学校尽量建得各地都有,让每一个人都能就近入手工业作坊,然后花费十几甚至几十年把流程走一遍。

用智能手机这种真正视线工业化量产的产品类比一下的话,相当于现在人们因为无法实现工业化量产手机,所以无法实现用几条有限的产业链,满足人们的手机需求,

于是就只能把造手机的手工作坊建到每一个地方,让每一个人都就近进入这个数量庞大的手工作坊中,每个人自己用纯手工的方式打造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

而且因为是手工生产,造个手机要花费十几甚至几十年才能用上,且还无法保证流畅运行……

上小学,花费5、6年时间,由讲台上的师傅,带着下面几十个小学徒,学习如何手工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屏幕……

因为是纯手工业的师徒传授知识经验模式,所以虽然经过了好几年的努力,而且是在老师、学生和家长都花费了巨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条件下,每个小学生手工打造出来的、属于自己的手机屏幕,质量却参差不齐,与真正工业化生产出来的手机屏幕质量根本没法比……

本来,人不应该被分成三六九等,打造出来的手机屏幕不好,也不能证明这个孩子今后就完了,

然而!

就因为这种手工业模式,不得不在下一个环节,把孩子们分成不同等级……

也就是因为第一个零部件打造的质量参差不齐,所以等到了下一个环节,小升初的时候,就必须把孩子们进行分流,根据手机屏幕质量好坏程度,让这些孩子进入水平不同的中学手工业作坊……

而后,中学又要继续通过中学老师和中学生之间的师徒口传心授,通过手工打磨的方式,再次花费几年生命打造出下一个手机关键零部件……

在此,忽略掉后续深造,直接假设高考就是最终总装,

终于经过流水线手工作坊的层层筛选,那些从小手工就做得好,小学屏幕打造的好,中学其他零部件也打磨的十分精准且成功,最终总装成手机后能开机运行,没出现问题的人,数量极为有限,被称为优秀手机或优秀学生,终于可以进入顶尖大学……

而后面的学生则根据质量水平,分别进入不同层次的学校……

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就必然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封建等级制生产关系,无论怎样寻求改变,不变的生产力都会将其硬生生的拉回去……

它就是个无解状态……

未完待续……

作者的话:

“感谢书友‘玲珑墨湘’、‘书友20180808135524394’和‘钻一原楠楠’同学的推荐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