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8章 两都融合初为衡(第三更)(2 / 2)

“我们把张说府尹都立上牌位了,他看到灾情,来不及汇报给陛下,亲自带领队伍抵达。”

“对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中书令管不到,张府尹却在我们身边。”

“陛下太遥远,张府尹的恩德在近前。”

“不,是张说府尹的德行为先,有他才有我们的今天,张府尹,恩大过天。”

“张府尹,大过天,陛下太遥远。”

“张说府尹恩近前,陛下之思在长安。”

那边不时有各种声音出现,张说被捧得上天了。

张说:“……”

他哆嗦了,浑身发麻!

他看李隆基,李隆基嘴角微微上翘。

他再看其他人,其他人挤眉弄眼的,一个个强忍着笑。

“李大夫、李东主、李贤弟、刚柔,某知错了。

小洛南村受灾,我骑马去的,没坐滑竿。

早上出的事情,我晚上便带人抵达。

以前在长安的时候,我也没得罪过你。

元崇说你坏话的时候,我一直帮你,何至于?”

张说怕了,自己耍一点小心思,结果被收拾。

再让人喊下去,自己就应该被抄家灭族了。

百姓太坏啦,还有人领头。

那天我去救灾,被蚊子叮了好几个包,你们好没良心。

李隆基抬双手,向下虚压,不到三秒,周遭安静。

“朕见大家逗趣,甚至欢喜。民生稳,方有乐。民心安,才笑颜。

铁路贯通,朕至洛阳,不因缺食,只在民事。

天下广阔,一偶聚之;大唐粮丰,一亩产之;律法虽安,德行重之。

无拥政之民,则无政可行;无爱国情深,则无获稻丰。

今钱在远而日在过,税在选而租税没。两都之地,两都同策……”

李隆基为了能让周围的百姓听懂,说了一大堆的大白话。

是的,这就是大白话,李隆基的文学功底深着呢。

比如历史上关于姜皎的事情,李隆基就写:朕闻士之生代,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此其本也。若乃移孝成忠,策名委质……

李易那个时候,十个人中有一个能看懂的,就是国之幸。

像有的人,自己国家的语文都没学好。

一说出来我学过十四行诗就很牛逼的样子。

有些人就是故意的,不然他们找不到优越感。

李易贯穿古今,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

即便日已落的国度的十四行诗他依旧能写,而且比写近体格律诗更容易。

他觉得写什么说唱、十四行诗,对他来讲是简单的事情。

就你们这种牙牙学语的,也配跟我玩意象拉伸?

一轮霜落明满月,四季间续两承留。三分秋水七分色。半湖烟雨半湖愁。

李易始终瞧不起别人的文学,因别人的他会,他自己国家的别人不好学。

而且别的国家总是针对他的国家,那便互相针对。

当然,他那时有比他更厉害的人,而且很多,人家谦虚。

像那些个翻译外文古典文学的,能甩他十条街。

他平时也不跟人吹,他比较喜欢一些网上的历史小说,看那种小说的读者都有底蕴。心地善良什么的,还有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