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能够影响出题,甚至就是他出时务策,他对大唐的大势上如何操作,别人必须考。
“边关。”王维二人一同出声。
“边关何处?”李易顺着问。
“吐蕃!”两个人还是一起说。
“吐蕃应哪般?”李易不说对错,接着问。
孟浩然和王维互相看一眼,王维先开口:“应趁我大唐后勤补给充足,继续向吐蕃腹地进攻。”
孟浩然也说:“大唐精锐,尽在黄河源头,已适应当地气候,可突进。”
“你俩拿刀去打?大唐的钱怎么来的?大唐其他地方不需要用钱?
明年咱大唐不打吐蕃,战略上攻打吐蕃会耗费国力。
你们可知吐蕃黄河九曲至黄河源头各部族已归顺大唐?
这叫信息不对称,你们的层次了解不到,报纸上有写,侧面写出来,多看看报纸。”
李易摇头,明年不打,不但吐蕃不打、突厥也不打。
突厥内乱,一旦去打,突厥必然快速结束内乱,一同针对大唐。
“突厥和突骑施皆不起战事,除非他们主动挑衅,吐蕃正在跟我们合作一起赚钱……”
李易为两个人讲解起当下的北、西北、西边的局势。
西北要种棉花,吐蕃的土地让出来,会进行种植和养殖,到时候先分吐蕃一些钱。
分出去的不是钱,是钱买到的大唐的商品,算利润,如此大唐又占一点便宜。
突骑施面对大唐,连续受伤,吐蕃打不打苏禄不清楚,苏禄必须去打白衣大食。
他不打,内部则不稳,在大唐身上受的损失,需要从白衣大食身上找补回来。
大唐甚至可以与之贸易,叫他们帮忙打通陆上丝绸之路。
孟浩然跟王维又对视一眼。
“身处高位,有这等好处?”孟浩然想到了李易的地位。
“大唐战略之事,出之不易。”王维却神情肃穆。
他认为自己在李易同样的位置上,想不到这么多。
出身自河东王氏的他,太了解国家大事的制订有多难。
一个不小心,会拖累整个国家出问题。
事情从李易口中说出来,似乎一切俱在掌握之中,没有遗漏。
三处敌人在何等状况下,谁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大唐怎般应对,听上去很简单。
但这个局面是如何出现的?是谁推动当下局面的形成?
王维继续服气,他家离京兆府近,晓得李家庄子在战争中付出了多少。
不然陛下怎么住在李家庄子,而不是自己的王家庄子?
“对,不容易。”孟浩然反应过来,确实,跟位置的关系很小,有本事才有位置。
“下一个问题是关于契丹、奚族、渤海贸易之事,当作何解?”李易再说一个。
这都是明年开春时要考的时务策,从东北到西北,一个个势力摆出来解决。
“不是降了么?”孟浩然的意思是,自己人,买卖而已,还要解啥?
“从贸易中获得大量钱财,把那边的人给限制住。不然他们还会复叛,不可信。”王维才不认为那边安稳。
“若仅仅是钱的问题,我有无数种方法解决,战争中经济战一样重要,还有一种叫文化战……”
李易又一次说新的思路,有新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