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非常规手段(1 / 2)

对于安-225“梦幻”重型运输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这类视美国C-5于无物的“空中巨无霸”,能实现超凡空中载重能力的关键,无疑是发动机。

正是分别安装了4台和6台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生产的D-18T型高性能发动机,安-124和安-225才能充分实现安东诺夫设计局当初的设计构想,也正是凭借因此具备的无与伦比的载重能力、远距离飞行能力和安全可靠的性能,才使得安-124在国际航空货运租赁市场上获得巨大成功。

当然,淘汰、落后的产品,沈度也不会感兴趣。

感兴趣的是安-225“梦幻”这种巨无霸,以及巨大推力的发动机。

一旦掌握了这种技术,那就是史诗级的巨变。

既然沈度有想法,也必然有所准备。

与对方谈判的人也不是外行,乔依娜很快组织起来一个专家组,专门与对方打交道。

这就是有钱的好处,当然也离不开乔依娜这种精英人物亲自操盘。

乔依娜有着强大的人脉关系,这是沈度所无法比拟的。

让沈度满世界找航空类专家,他认识谁?

一听说发动机和运输机,老朱冷不丁心脏骤紧。

似他这种层次的人,知道的事情太多,当然知道这其中的意义。

在他震惊之余,低声问:“可是涉及到军用?”

虽然是往这边联想,但心里免不了嘀咕。

这就有点扯了,如此敏感项目是在西方严格限制之列,深度投资公司能有这么大能量?

空中短板是什么,老朱知道。

问题是自己知道是短板,别人难道不知道吗?

不要说米佬希望永远不要补上短板,哪怕美佬的对手毛子,那也不希望这个短板消失。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没有心脏,谈其他几乎没有意义。

东海梦碎空中,也不足十年光景,其中就有发动机的关系。

这都是切肤之痛,可以想象一下此时此刻他心中什么感想。

老朱拿捏不定沈度是不是在忽悠,事情太大了。

只不过这是自己多想了,沈度自己掏钱,岂不是忽悠自己嘛。

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逝,很快释然。

沈度不知道对方心里想什么,既然问到了这问题,照实说好了。

“此项目本来就涉及到军用,只不过将来事情不好说,也有可能延伸到到民用领域。”

沈度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肯定不会放过民用生产。

背靠身后如此大的市场,都让米佬瓜分,这是沈度所能容忍的吗?

既然沈度下决心补缺,如此大的缺口怎可放过呢?

还好老子有钱了,若能补上这个缺口,让波音少一点订单,是不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沈度倒是希望全都堵上,估计不现实,无论如何波音飞机还是要买的。

没钱的时候,这家伙肯定是愤青。

有了钱了,这是要变成捣乱鬼。

这丫的天天算计着阻击这个阻击那个,一句话概括,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得到沈度的肯定回答,老朱心中惊涛骇浪。

但是,让他相信如此重要的项目,沈度有办法引进来,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目前形势下,这种项目估计有相当难度吧?”

话不多但分量很重,他知道,沈度也知道,这是现实。

沈度知道人家的质疑没毛病,哪怕再过若干年时间恐怕也不行。

前三十年不是我们自闭,而是西方封锁。

伟人当年也说过,封锁吧,封锁个十年二十年,该有的我们也会有。

现在美佬算计的也很好,期望压制住在低端行业,为他们打工。

至于高端行业,只允许他们自己掌握。

而我们的代价是让出市场。

说的更全面一些,更高层次的话,没有人希望我们军事强大。

现在的场合,沈度不会说一些细节,还要避开别人的耳朵。

“所以目前阶段要封锁消息,否则有夭折的可能。”

这话的意思非常明确。

虽然沈度只是笼统一说,其实已经暗示他采取的是非常手段。

老朱看了看现场,也觉着不能继续讨论下去了。

“好吧,这件事晚间咱们单独细谈。”

事关重大,沈度如此隐秘也不是没道理,而且这已经不是东海方面单纯招商引资的问题,前提是这件事情是真的。

这次会面草草结束,晚间东海俩巨头与沈度单独会面。

在得出结论,这件事情并不是沈度瞎忽悠,而是确有此事,毫无疑问这件事情要捅上去了。

在马达西奇这件事情上,时机还算不错,重要的是前苏分崩离析。

在这之前,大概是谁都没想到,前苏这种强大帝国竟然被美佬搞残了。

前苏崩溃,也就意味着两大帝国之间的冷战结束。

但是,事情远没有结束,前苏庞大的财富被西方洗劫一空,再加上他们结构性问题很突出,包括乌克兰在内,抱着一堆重工业解决不了吃饭问题。

在冷战时期,双方都在搞军备竞赛,马达西奇公司根本不缺订单。

但是,现在不行了,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哪里有钱造飞机?

没有了订单,马达西奇公司苦日子来了。

重要的是,目前这种状态看不到尽头。

所以,暴发户沈度的机会来了。

沈度这人一贯不按常理出牌,连乔依娜都有点懵,竟然不采取收购方式?

不按照商业模式套路,沈度有自己的想法。

先不说收购方式好不好,会不会成功,用屁股想想就知道,马达西奇公司现有设备有点老旧了,绝对不如新建工厂崭新设备先进。

而且收购了这家企业,不也还在欧洲嘛。

自己这边花钱给对方增加税收,怎么说也不是划算的买卖。

再说了,也不安全啊,谁知道这中间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如果不收购马达西奇公司,而是在本土复制一个马达西奇岂不更好嘛。

九十年代建厂,未来几十年都不会落伍。

如果算经济账,收购马达西奇公司总款项估计不小,三五十亿米元根本不好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