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将中,以赵率教和曹文诏功劳最大,经过朝廷商议,加封赵率教为平辽伯,加封曹文诏为定辽伯。有明以来,升官容易,封爵困难,别看只是伯爵,却极为难得。实在是赵率教在和建奴作战中立下功劳太大,都有斩首数千之功。而这二人,也成了唯二获得爵位者。
事实上此次大战,立下大功的将领还有很多,比如曹变蛟,也曾独领一路军队,击杀数千建奴,比如周遇吉,也曾攻下数州,击败建奴贝勒德格类,论功绩也够得上封爵,但这二人在辽阳之战中,不经请示擅自下令放火烧城,遭到了孙传庭弹劾,经过朝廷商议后,剥夺了对二人封爵,仅升了武官品级两级,仍为总兵,赏赐若干金银。
再比如张世泽,曾率军击败俘虏了两万蒙古兵,又率军及时支援了孙传庭,迫退了黄台吉,立下的功劳比谁都大。但张世泽已经是英国公世子,下一任英国公,自然不能再给他爵位。当然,朝廷也不能亏待了功臣,朱由检下旨,加其父英国公张之极为太保荣衔,升其为不管事的五军都督府大都督,给与极大荣耀。这些虚衔对大明第一勋贵来说其实无所谓,但却意味着勋贵掌兵权的开始。
其他如黄得功、陈永福、刘兴祚等将,也各有升赏,升官萌子册封母亲妻子为诰命等等,不再一一赘述。
立功最大的便是禁卫军一系将领,若是算上远在福建的李彦直,现在禁卫军一系已经出了五位总兵!
便是新近归明的李延庚,也得到了朝廷嘉奖,被封为游击将军,归属辽东经略管辖。而骑兵队长李鸿基,因为擒获了建奴贝勒岳托,立下大功,也当上了游击将军,受命镇守宁远杏山堡。
从辽东救回了数万汉奴包衣,这些人一部分被送进了关内,大部分则就近安置在辽西。杏山堡松山堡数个堡垒在去年被建奴屠光,至今没有恢复,正好可以安置一部分救回的辽人,这几个堡垒虽然被摧毁,但基本建筑还在,很多房屋稍加收拾便可住人。另外建奴退却,无力进攻大明,广宁等地也可以慢慢恢复,用来安置更多的辽人。
李鸿基作为新任杏山堡守备,游击将军,现在手握军队千余人,杏山堡所属辽民五六千人,从昔日的驿丁一跃成为朝廷高级军官,自然意气风发。
“陛下下旨停征辽饷,看似不思进取,却是忧国忧民的圣明之主。和建奴交战这些年,大明百姓确实疲惫万分,亟需休养生息。”李鸿基对侄子李锦说道。
李锦现在也当上了千户,仍然在李鸿基麾下效力,听了李鸿基的话,疑虑道:“可这样的话也给了建奴喘息之机,假以时日建奴若是恢复了实力,恐怕还是大明心腹大患。”
李鸿基摇了摇头:“你不懂陛下深意,陛下之所以留着建奴,并非心慈手软,而是要用建奴当作磨刀石,使得禁卫军不生惰意。
建奴毕竟人数太少,无论如何也不是大明对手,从此以后,大明和建奴攻守易势,我禁卫军将会不断的深入辽沈之间,袭击建奴,锤炼军队。如此,建奴会越打越弱,我禁卫军也会越来越强。”
“然后呢?”李锦问道。
“然后自然是先灭了建奴,再顺势灭了蒙古,马蹄踏处,尽是大明国土!”李鸿基笑道。
“想的倒好,就是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李锦摇了摇头,却没李鸿基这么乐观,实在是大明国内忧患颇多,哪有实力和精力攻略草原?
“陛下乃是一代圣主,用不了多少年,大明必然会中兴,到时便是攻伐草原之时!”李鸿基自信满满的道。
李锦有些恍然,自己这个当初一心造反成就大业的小叔,什么时候成了皇帝的铁忠?
“将军,到了收工的时候了。”就在此时,袁宗第走了过来。
“袁兄弟辛苦了,告诉下面的兄弟们,饭食管够,大家敞开了吃!”李鸿基笑道。
只用了十天时间,便基本上修好了杏山堡残破的堡墙,让李鸿基很是高兴。
就在此时,一匹战马从远处驰骋而来。
“李游击,经略大人有令,命你明日到行辕听命。”骑士叫道。
“末将遵命!”李鸿基连忙答道。
杏山堡距离宁远不过二十里,第二天李鸿基早早便骑马赶到了宁远城。
“李游击,你认识高迎祥和王嘉胤吗?”卢象升问道。
李鸿基心中一惊,连忙道:“回大人,末将在银川驿当驿丁的时候曾和高迎祥有过一面之缘,和王嘉胤却从未见过。”
高迎祥和王嘉胤都是反贼,莫非朝廷怀疑自己和反贼有勾结?李鸿基暗暗猜测道。
“不要紧张。”卢象升道,“是这样,高王二人率领叛军被赶到了草原,目前在河套一带屯田,据锦衣卫密探来报,最近这些时日,这二人的部下很多人心思骚动,有归明之心。高王二人聚众造反,罪不容恕,但其部下数万百姓却是无辜百姓,若是他们长久在塞外,恐为蒙古人所用助纣为虐,朝廷得知你和高迎祥有过一面之缘,对这些流贼和很熟悉,便让本经略问问,愿不愿助朝廷解决这批流贼?”
“这个......”李鸿基有些犹豫了,说实话,当游击将军当的好好的,他真不想跑去数千里外的塞外草原。
可是既然卢象升说了出来,自己不答应便是不识好歹。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一个升官的机会!
和建奴的战斗告一段落,接下来一段时间很难再立军功,再想升职非常困难,而若是帮助朝廷解决了王嘉胤、高迎祥,凭借此功,不说当上总兵,至少一个副将没跑。
“末将愿听经略大人吩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