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同道合者,谓同道。
葵城之战,许安说出了他的秘密,从那时开始,阎忠便认定许安是真的拥有天命。
但彻底折服的阎忠,却并不是在葵城,而是在晋阳城。
是在晋阳城蒙学堂的开学典礼上,许安慷慨激昂的演讲。
阎忠一直记得,在讲义台上,许安所说的那一番话。
“一人之声,声若蚊蝇,十人之声,已是人声鼎沸,百人之声,却能振聋发聩。”
“万千民众之力,能使江河倒流,亦可夷山平丘,改天换地亦非难事!”
黄巾之乱,阎忠在皇甫嵩的帐下任职,许安看到的一切,他其实也看见。
阎忠并非不通军事之人,他在凉州,见惯了厮杀,见多了战阵。
他见过羌人,见过鲜卑人,见过匈奴人,见过汉军,但是他从没有见过黄巾军这般的军队。
广宗之战时,那些黄巾军,哪怕手中的武器只是一把竹枪,一副农具,身上所穿不过是一件单衣,亦或者赤裸着上身,但他们却并没有畏惧。
那些殿后的黄天使者,那抱着必死之心的黄巾军骑兵,都在阎忠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广宗城外,那些没有办法及时逃走的黄巾军,他们很多人选择的不是投降,而是毅然决然的跳入那冰寒刺骨的河水。
阎忠不是那些高高在上,那些眼高于顶的贵族,他也知道小民的艰辛,他想要改变,想要改变这样的局面。
但是他没有办法,他有心无力,他的家族没有办法帮助他登上那庙堂上的高位。
他不过做到了一届县令,却还备受掣肘,汉帝国已经腐朽,世家豪强的势力太过于强大。
所以阎忠想到的是,让皇甫嵩借着平定黄巾之乱的威势和声望,推翻那个已经腐朽不堪的汉帝国。
建立一个崭新的国家,这样底层的民众才有希望。
就在这个时候,许安进入了阎忠的视野。
“明公聪慧非常人能及。”
“只要确定鹰卫情报无误,王芬确实身死,发生在冀州的事却为属实,那么许攸和周旌两人便可任用。”
阎忠赞叹了一声。
心中却突然生出了些惆怅,面上也不知觉的露出了一丝疲态。
眼前的许安风华正茂,斗志昂扬,自己却已是到了天命之年。
虽然如今身躯尚且硬朗,但他也很明显的感到了力不从心,身体也是一日不如一日。
“军师?”
许安也发现了阎忠的脸色有些不对,关切道。
“军师从早晨到现在一直在处理公务,好像一直都没有休息,不如先休息一些时间。”
阎忠收起了绢扇,笑道。
“思虑过多,有些费神,倒是让明公见笑了。”
阎忠笑完,心中的惆怅却并没有消散。
黄巾军的前路坎坷,布满了荆棘,这将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