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每一次崔思茹觉得对这句话已经很理解的时候,宁奋总会再次的让崔思茹刮目相看,总是能给崔思茹带来不一样的理解。
一开始崔思茹觉得这句话挺深奥,不似一般人能够说的出来的,能够总结的如此犀利到位,宁奋的文采应该是相当不错的。这就是一开始崔思茹对宁奋和对这句话的认识。
后来改变崔思茹对这句话认识的是太平村之旅。太平村之旅不光改变了崔思茹对宁奋的重新认识,也同样的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样的这句话好像也无形的反馈了崔思茹好多的东西,崔思茹自己都能感觉的到。
“世事洞明皆学问”,解释起来特别的简单,“把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有学问”,崔思茹明白,但是到了太平村之后,崔思茹真的有些理解这句话了。
崔思茹从头到尾看了石灰是如何做出来的,又是如何应用的。崔思茹不觉得一个正常人会傻了吧唧的将一块好好的石头烧成碎末,也不会觉得一个正常人,会在这些碎石头上在浇水,更不会觉得有人会将这些碎石头掺水之后的东西,混合沙子当成粘合剂一样的存在。
一旦有这样的人,不是特别顽皮的孩童,那一定是相当有智慧的智者,在那一刻,原本对宁奋的有些好奇,也变得好奇无比,崔思茹很想了解一下宁奋,这也是为什么崔思茹选择留在了太平村,选择了与宁奋同床共枕,虽然她与宁奋至今仍未圆房,但是生活已经与平常的夫妻无异。
宁奋入伍之后,崔思茹在偷偷的执行宁奋的计划之余,便一直在看宁奋留下来的书,这个时候崔思茹才明白当成成亲之时,宁奋为什么会说这是他最珍贵的东西,崔思茹敢保证,即使大唐的皇帝来了也会为之疯狂的。
这个时候的崔思茹其实已经对宁奋有了很好的感觉了,虽然这种很淡薄的感觉更多的是崔思茹对自己想象中的宁奋的感觉,幻想出来的感觉,但这个时候崔思茹真的已经对宁奋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这种感觉比对上官连杰的感觉要强烈的多,只不过崔思茹不承认,也没有发觉而已。
如果不是崔思茹对宁奋有了感觉,也不可能让自己的名声那样的受侮辱,宁奋搭上自己的名声也要完成对宁奋的承诺。
当然了虽然崔思茹对宁奋有了感觉,但是也感觉到了宁奋的幼稚。崔思茹觉得宁奋特别的有才,但在这有才之余,崔思茹也觉得宁奋特别的幼稚。比如宁奋有些时候会想到一些对崔思茹来说特别幼稚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宁奋会给自己的书的名字起一些乱七八糟的名字。
崔思茹可是记得宁奋曾写了一本书叫做《蝗虫二三事》,这本上上交之后,对外公开的是《蝗虫要闻》,而且宁奋得赐爵位与这本《蝗虫要闻》有着直接的关系。
崔思茹就不吐槽宁奋的那本《十万个为什么》了。
十万个为什么,一开始崔思茹觉得宁奋真的是闲的无聊所写,毕竟没有哪个人会在书上写“为什么一碗水结冰之后,会突出来?”这样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再崔思茹看来是在正常不过的了,但是后来崔思茹看到了宁奋写的“蝗虫真的是神虫吗?”然后这句话的后边被宁奋用朱笔写了一个大大的“解”字,崔思茹才明白,原来这本看似荒谬的《十万个为什么》,其实是宁奋思考问题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