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奋之所以会表现得很幼稚,全是因为当时在宁府时,崔思茹对宁奋所说的话。
崔思茹认为,宁奋应该多读书,读书使人明智,而读书多的人,大多聪慧,信奉书中可知万物。
然后宁奋问了崔思茹一个问题,“你读书多,我读书少,现在我考你一个问题”
“郎君,请问。”
对于自己的学问,崔思茹一向很自信。
“那崔同学,请听题。”宁奋决定问崔思茹一个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让她见识一下什么是二十一世纪知识的力量。
“同学?”对宁奋给自己的称呼,崔思茹有些不理解。
“同学的意思就是,大家一起同窗学习的简称,这个不重要。问题,如果有两个铁球,第一个1斤重,第二个2斤重,2个球同时从屋顶上掉落,哪个球先落地?”
宁奋提出了著名的伽利略实验,这个实验最重要的一点是好验证,这也是为什么宁奋选择这个问题作为为难崔思茹的原因。
“这个还用问,当然是2斤重的球了。”崔思茹想都没有想直接回答道。
“再想想,书上可有写。”
宁奋现在就像一个正在哄骗小红帽的大灰狼一样。
“这个书上没有写,可是这么简单的问题,我还用去书上查吗?”
崔思茹觉得宁奋是在看不起自己,这么简单的问题,谁都知道,还用问,还问好几遍。
宁奋看得出来崔思茹让自己问得有些不高兴了,所以宁奋决定不再说什么,而是直接跟崔思茹说,“这个是很简单,但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做一遍就知道了。”
然后,崔思茹一个下午都在不断的重复各种重量的石头落地,从各种地方落地,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就连晚饭的时间,崔思茹都在想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
这个结果无疑是出乎了崔思茹的意料。这打破了自己以往的认知,这让崔思茹很不适应。
当天晚上,崔思茹便找到了宁奋,问宁奋为什么这样。
宁奋没有直接回答崔思茹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太麻烦了,而且不太好证明。但是宁奋的回答也有些意味深长。
“是不是自己以往的认知是错的,在这之前有人告诉你,这些东西是错的吗?文化,知识,这些东西是需要继承的,但同样的也是需要发扬的,如何发扬?难道写书的人,都是对的?不尽然吧,但是为什么没有人怀疑,这些事情,不是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而是没人去怀疑,如果我们后世人连怀疑的勇气都没有,怎么可能超越前人呢?娘子,作为一个读书人,你要记住,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看着沮丧的崔思茹,宁奋有些不忍心,宁奋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和崔思茹会变成这个样子,在宁奋看来,他和崔思茹的关系,已经由陌生人,变成了略微带点敌意的陌生人了。
即是如此,宁奋也不愿看到崔思茹这样。
“思茹,我读书不是很多,但也不能说少,可是我明白一个道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崔思茹抬起头看了一眼宁奋,在这一刻,崔思茹对宁奋的印象又发生了改变,可以说,每一次和宁奋交谈,崔思茹都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宁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