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更清楚的是秦宫典籍之上的记载,在周慎靓王五年,惠文王陷入了举止两难之中。
当时,巴蜀地区内乱,惠文王想趁机拿下早就觊觎三分的巴蜀地区,但又担心蜀道艰险、难以成功;并且担心一旦分兵,劲敌韩国可能趁机犯边。
对此,国相张仪主张不如进攻韩国,但大将司马错则主张趁机分兵灭蜀。
司马错言秦国弱小,如果能得到巴蜀地区,不仅能扩充国土面积,而且取巴蜀地区的财赋,将足以使秦国富国强兵。
且巴蜀可从水路攻击楚国:“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
由此,秦惠文王最终定计,并派遣司马错、都尉墨开凿金牛道,先后攻灭蜀国和巴国,由此从经济上和军事地理上,为大秦帝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强势的经济、军事基础。
战马之上,嬴高南望巴蜀,忍不住感慨一声,道:“取蜀道、得巴蜀,是故,常王天下!”
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上,若能取得秦岭以南的汉中与巴蜀,经常能成就王霸之业。
这样的例子,在数千年漫长的岁月之中比比皆是。
秦国攻占巴蜀,最终吞并六国;楚汉相争,刘邦依据关中平原、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作为大后方,最终在屡战屡败中,依托强大的经济基础反而攻灭项羽,建立汉朝。
三国鼎立时期,诸葛亮则以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为根据地,多次北伐,创造了以攻为守的军事奇迹。
隋朝末年李渊起兵晋阳、夺取关中后,正是迅速南下攻占汉中和巴蜀、荆襄地区,最终奠定了唐朝的开国基础。
而北宋也是先取四川,最后再攻取江南、统一全国。
可以说,要王天下,就一定要取汉中和巴蜀。
嬴高在这之前,了解过大秦对于巴蜀之地的统治,他心里清楚,大秦对于巴蜀的统治,看似坚不可摧,实际上太虚无了。
一旦有大将封锁蜀道,到时候大秦朝廷将会失去对于整个巴蜀的掌控,这是最危险的,特别是在大秦即将东出的情况下。
历史上,一直到大秦灭亡,大秦朝廷都没有在巴蜀之地部署重兵,这便是最重要的一个缘由。
巴蜀之地,乃天然的粮仓,足以养活十数万大军,蜀道的问题,一直到后世,才得以解决。
当嬴高察觉到这一点的时候,他便有了开凿驰道的想法,反正大秦的未来,将会有太多的俘虏以及奴隶。
这些人,与其放任不管,亦或者去修建阿旁宫等人,还不如开凿咸阳极南道,这样一来,巴蜀之地,才真正是大秦的后花园。
纵然是发生变故,一旦有关中以及巴蜀作为联动,大秦帝国也不至于一下子分崩离析,没有一点反击的余地。
嬴高出手,从来都是为了大秦万世,而不是仅仅只着眼于当下。
毕竟当下的大秦正是气势如虹,正在朝着帝国的方向迈步,他不需要他操心太多,他在意的是未来。
亦或者说是,始皇帝百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