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那便出兵吧!(1 / 2)

自古以来,华夏大地之上,都是多水患发生,最著名的便是大禹治水的故事,由此可见一斑。

正是因为如此,在中原大地之上,对于抗旱,并没有受到重视,这也导致诸国对于抗洪有一定的经验。

但是对于抗旱,却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尸横遍野。

……

中原大地之上多水,从上古时期超市如此,哪怕是持续到战国之世,华夏大地的气候山水格局,仍然是湿热多雨,河流大川纵横。

在这样的农耕时代,水患才是心腹大患,这也是李冰都江堰,郑国渠,大禹治水等一系列治水的开始。

而且不管是武安君白起,亦或者兵仙韩信,都善用水。

这只是因为时代特殊,在这个时代,水系发达,远非后世可以比拟。后人就算是想要效仿,也做不到。

这便是同样占据汉中巴蜀,汉高祖刘邦最后还定三秦,成就帝业,而刘备只能偏安一方的原因。

除了兵仙韩信之外,最大的原因便是汉水。

战国之时,大川巨泽浩洋不息,水患频繁发生,耕耘渔猎的人随时都有灭顶之灾,以至于有了看天吃饭。

正因为如此,但凡是大水周边便是人烟稀少,长久发展下去形成了蛮荒山林。

嬴高记忆深处的些许涌出,在咸阳宫之中,念头不断。

他心里清楚,在人口稀少的农耕时代,水太多是没有益处的。

就像是南方的楚国,大泽连天江川纵横,仅仅一个云梦泽,便是浩荡无尽。

特别是在吞并吴越,楚国几乎一统南方,占据了半个华夏大地。

然而,楚国虽大,富庶根基之地却只在江淮之间,国力反倒不如中原大国。便是因为水患严重,以至于富饶之地逐渐荒凉。

心中念头闪烁,嬴高站起身来,走到侧殿的大秦地图之上,道:“父王,关中平原、陇西山地、河西高原、巴蜀两郡、汉水南郡、河东河内,这便是我大秦的国土大致划分”

“都江堰建成之后,蜀郡彻底成为天然粮仓,水患算是彻底消失,成为了大秦雄立于世的资本。”

嬴高手中的长剑划过一些区域,对着秦王政一字一顿,道:“在关中大地之上,素有九水十八池,东西八百里之说。”

“渭水、泾水、沣水、洛水、灞水、浐水、滈水、潏水、涝水九水纵横关中,经流各县。”

“牛首池、西陂池、鹤池、盘池、冰池、滈池、兰池、初池、糜池、蒯池、郎池、积草池、当路池、洪陂池、东陂池、苇埔、美陂、樵获池十八池星罗棋布。”

“在这里,曾经诞生了以农业起家,最后席卷天下的周人,也造就了我们秦人,但是,父王在关中一直以来,都有两大麻烦,以至于我大秦不能富饶甲天下。”

闻言,秦王政目光闪烁了一下,道:“白毛碱滩与近水旱田,这是商君也未曾解决的难题。”

对于秦王政的话,嬴高不置可否,笑了笑,道:“那是因为孝公英年早逝,商君失去了最强大的支持,要不然这一问题早已经得到了解决。”

“在昭襄王时期,丞相蔡泽提出:渭北临水旱田计四万余顷,白毛碱滩两万余顷。该当引泾出山,居高临下南灌关中,解旱情,排盐碱。”

“父王,引泾工程,可以说是自从商君之时,大秦朝廷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只不过由于许多的现实问题,拖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