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濂淮之学(1 / 2)

虞书 大虞太史令 3344 字 2021-09-14

果然没有出林泉所料,七月初二,圣人再次召见林泉,不过这一次,出了圣人之外,还有贤妃和平妃,两位元妃都坐在帘幕后面,林泉行礼之后,也就没有理会。

“林泉,朕不明白,朱子称赞周濂溪为道学宗主,但是很多道学家,却很少提到周濂溪,这是为何?”

林泉告诉圣人,这是因为周濂溪没有担任过要职,做过大官。而且也没有大规模著书教学,导致门庭清淡。加上不少人认为太极图渊源道士陈抟。

因此周濂溪被道学家认为是隐士之学,自然不愿意多谈。

圣人询问林泉,那么周濂溪到底是怎么样的人,林泉说用七个字最为恰当。

一回万古之光明。

林泉继续说,是本朱子称赞周濂溪是因为三个原因。

第一是自孟子之后,天人性命,修己治人的学说已经失了真传,而周濂溪先连上的。

二是廉淮之间有师承关系。

三是廉淮让儒学以心性之学代替训诂章句之学和释老之学。

“上接洙泗千岁之统,下启河淮百世之学。”平妃突然开口说,林泉说是,就是如此。

“朕尝看《太极图说》茫然而无所得,愿卿能言之。”

林泉这一次也只能用比较通俗的话说,太极图说了两件事,首先是肯定了天道的创造力,充塞宇宙,流衍变化,万物因为造化而生。

二是人的秉性,是和天道合德无间,因此人在万物之中最为尊贵。

林泉说,太极图之前,曹宋以来,儒生多溺于章句训诂之学,或是汨于五霸功利之习,或是沦于异端空虚之教。而太极图之后,儒生开始注重人格修养,从外王之路,走向内圣之路。

圣人听了之后,对着林泉说:“朕听闻,此图非是圣门所有。”

林泉对于这个话题不愿意多谈,这时候贤妃开口说:“臣妾有所耳闻,此图乃是合道门《太极先天之图》,佛门《阿梨耶识图》和陈抟《无极图》所演变而来。”

“娘娘博学,小臣自愧不如。”

这时候圣人继续说:“不管如何,朱子说过,周濂溪虽然有所传授,但是创发之功居多,是否非圣门所有,无足言讨。”

圣人这话明显有些失望,林泉听后,心想自己也想证明此图和道门无关,但是这还真的不好说。

“太极图以天道言人事,臣浅薄,不敢多言,濂溪先生以通书言人事,臣尚能言之。”

林泉懒得继续谈论太极图说,直接转移到通书上。

林泉说通书主要是立了一个诚字,在仁义礼智信外,又见了一个诚字。

周濂溪认为天地之本,是一个诚字,道家所言自然,实乃一个诚字。中庸所谓率性谓之道,也是一个诚。天地按照自性而行动,这个自性就是生生之德,生养天下万物。而人的自性就是仁爱,用仁爱包含万物。

率性而行的人生命健行不息和天地一起化育万物,因此诚乃是圣人之本,人可以通过诚去了解天道,而不是靠着佛法或者道书。

林泉说完,见圣人没有多大兴趣,心想这些还是太过无趣,于是就巧妙转移话题,说内圣这个诚字,不是仅仅靠学的,而是靠养。

周敦颐第一个提出了颜回之乐,对于当时士人以功名利禄为人生目标,表示了强烈的鄙视,周敦颐认为君子应该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故常泰不足。

除此之外,还要铢视轩冕,尘视金玉。

“时文之外,另有学问。科名之外,另有人生:朝廷之外,另有立脚地。”

林泉说完,圣人摇头说:“怪不得道学家不愿意提起周濂溪,他们若是真的按照周濂溪说言要求自己,只会羞愧难当。”

林泉没有说话,这时候圣人对着林泉说:“濂溪先生之学,过于清高,虽然对世风有益,但是不利于朝廷。”

林泉说是,周敦颐到了虞朝,不但不会受到重用,反而稍有不慎,就会引来杀身之祸。

接下里,圣人询问林泉:“时间尚早,林爱卿,且谈谈明道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