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中人为了讨好柳青下的那一批煤气灯的订单,让明灯工业一开始就有了比较充足的启动资金,甚至都不需要矿场额外拨付资金,就已经可以自力更生了。
明灯工业隶属于回马岭矿场,厂址也建在矿场那里。
一开始的时候柳青就留下了足够多的扩展空间,不至于建厂的地方都没有。
一下子多了一千多员工,并没有让矿场显得多拥挤。
本来就建有大量空闲的宿舍,这一千多个员工过来都没有将那些宿舍给摆满。
宗室的集体下单,给明灯工业带来了大量的业务。
虽然只是那么几百盏煤气灯,可是考虑到这全部都是手工制作,细节上面还得精雕细琢,需要的时间并不短。
新招来的工匠数量虽然多,可他们也要熟悉工艺流程,短时间不会有多好的效率。
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也为了控制技术不外流,柳青在这家工厂引入了流水线生产模式。
一个工匠不需要掌握整个煤气灯的生产工艺,每个只掌握一部分就可以了。
需要掌握的工艺不多,学习起来就会更快一些。
这一点对那些一点基础都没有的学徒工来讲更为重要。
一千名学徒工,上手实操的机会也挺多的。
那些宗室订制的煤气灯有着很高的工艺需求,不可能让他们上手。
但是,普通的煤气灯,能够用就可以的那种,让他们上手就没有多大的问题。
工艺不好不要紧,质量没问题就行了。
那样的煤气灯不能作为奢侈品,现在不适合投放到市场上,但是可以打造出来让矿场的人自己用。
傻大粗就傻大粗,自己内部消化没问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就不要追求工艺,以后还是要向着精细美观去努力。
柳青了解过,招过来的那一千名学徒工,基本上都是没有读过书的,一天书都没有读过。
——家里真的有钱供他们读书,也就不会送他们来当学徒工了。
文盲在这个世界属于绝大多数,九成以上的人都没有读过书。
一个原本就有的念头又浮现了出来。
“我想教那些孩子读书识字,”柳青找到了贺元,对他说道,“以后我们矿场要弄出来的东西只会越来越高级,这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年纪大的人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教育起来比较困难,我觉得应该从那些孩子们开始起教育。”
贺元不是很能理解:“他们只是做工的,学好工艺就行了,没必要读书识字吧?”
他不是反对别人读书,而是反对矿场教那些人读书。
教人读书可不是嘴巴上说说而已,是需要付出大把真金白银的。
请先生要钱,买书要钱,购置文房四宝也要钱,添置桌椅板凳什么的都要钱。
而且,还会浪费那些学徒工大量的时间。
招来的可是一千个学徒工,浪费的钱可不少。
他当然也希望矿场的人都是读书识字的,可是要自己培养那么多人读书识字,他觉得太没有必要了。
“有这个必要的,”柳青坚持道,“《鲁班书》上面有很多的好东西,百倍于现在我们制造出来的东西。现在没有制造出来,就是因为没有高素质的工人。我们必须要培训出这样的员工,这样才能够让大虞的工业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