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明白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所以才因为个人的过错,连累了其他人。”
朱棣倒是没想到他能如此想,一时不免有些欣慰。
他开始意识到,他是大明未来的储君,他的一言一行都能影响整个国家,牵动上百万人的生死。
这就足够了。
说明他这次的惊吓没白受,确实是长了教训。
“你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很不错,日后也要牢牢记住,你不仅仅是你自己,你还是大明的太孙,大明将来的储君。”
“你的一句话,就可能会导致国家的败落,同样,你一个明智的决定,也能让整个国家走向繁荣,所以凡事要三思后行。”
朱瞻基虚心的聆听着教诲:“孙儿谨记爷爷教诲。”
朱棣很满意的点点头,但是还是把他扶起来:“可是李谦的死,与你无关,那是他应该担负的责任。”
“他作为你的护卫,在功劳面前,连自己的责任都忘了,为了抢功,甚至不惜怂恿你去追击马哈木,如此之人,放在身边,就是奸佞之臣,早晚要出事。”
“所以即便他这次不死,下次,也会死。”
朱瞻基听进去了,虽然还是自责,但也觉得他爷爷说得没错。
李谦这样的人,确实不能留在身边,一旦让他有机会冒头,那绝对是个自私自利的奸佞之徒。
“那他的家人?”
朱瞻基说到底还是心软,毕竟李谦虽然怂恿了自己,但若非他自己意志不坚,贪功冒进,也不会受李谦的蛊惑。
“既然你已经认识到错误,并且从中吸取了教训,那也算是好事一桩,爷爷就不追究他的家人了。”
“对外只说他为保护太孙,死于瓦刺人之手,给他家里发抚恤金。”
朱瞻基一听,立刻道谢。
“谢谢爷爷。”
朱棣笑了起来,这个孩子啊,还是心软啊。
这点倒是像极了太子,心善仁德。
这也是一个储君该有的品性,心善之人,才会在乎百姓的死活,才会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将来才能成为一代明君。
太子负责熏染他善良的品性,朕负责教他提枪上马,征战沙场。
如此能文能武,方才最适合当一国之君。
取得胜利后的第三日,明军才好整以暇的离开草原,返回南京。
马哈木的挑衅以失败告终,他的恢复蒙古帝国的美梦,终究还是像阿鲁台一样,随风飘逝。
并且他也步了阿鲁台的后尘,在明军胜利后不久,他终于意识到瓦刺没有与大明对抗的实力。
也明白了自己不是朱棣的对手。
所以他也紧跟着他难兄难弟阿鲁台的步伐,向明朝称臣纳贡。
而且马哈木这个人,还是比较守信用的,他在有生之年,瓦刺确实再也没有侵犯过大明。
而是安安分分的称臣纳贡,这一点,就比阿鲁台要强百倍。
但是没有人知道,他守信用的背后,不是因为他失去了统一蒙古的理想。
而是他知道自己也就这点本事了,如果熬不过朱棣,那他这辈子都没机会实现他的梦想。
所以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子孙的培养当中。
先后培养出了一个儿子脱欢,于二十年后杀掉了阿鲁台,统一了蒙古。
孙子也先,差点把大明都给打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