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大举进攻 近卫文的大棋(2 / 2)

平镇、虎头山与清源县组成的三角形防御体系,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从地图上来看,清源县、平镇与虎头山共同组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日军大本营莱阳县城处于平镇与虎头山根据地连线的左翼,清源县实际上是离莱阳县城最远的一个点,作为三角形防御体系,舍近而攻远,对于日军来说,决不是最正确的战术。

当然,近卫文的胃口很大,在他看来,要攻破这三处中国军队形成的三角形防御体系,与其一点一点的用战术攻破,倒不如三点同时攻取,直接借助绝对的优势兵力和武力,将这三处根据地同时摧毁。

这也是比较稳妥的战术,以防三处根椐地彼此支援,联合作战。

前提是,近卫文手底下有足够的兵力。

而现在,近卫文是很有底气的,他手中握有的兵力已经达到同时摧毁对手三角形防御体系的程度。

这就要说一说近卫文手中兵力的变化了。

在华北日军没有增援莱阳之前,近卫文手头还有将近两个大队的兵力,也就是两千左右的兵力。

这里是不包括伪军的,在周卫国大力发展伪军敌工部之后,近卫文已经越来越不信任伪军,甚至不把伪军计算在作战兵力范围之内。

后续华北日军在得知莱阳地区八路军与国军猖獗之后,大力支持近卫文,给近卫文增援的兵力甚至接近一支满编旅团。

而且是华北常驻日军的精锐部队。

华北日军这次也是下了血本,决定帮助近卫文一举荡平莱阳周边的八路军与国军之后,再借助这股大胜的势头,掀起一场针对整个华北的规模性大扫荡,以反击华北八路军不久之前展开的破袭大战。

也就是说,近卫文此时此刻,手头的日军精锐兵力甚至已经过万。

而他的对手有多少兵力呢?

先说平镇根据地,经过周卫国的大力发展,目前全部作战人员有将近三千人。

当然,这是主要精锐战力部队的兵力,若是再加上平镇自愿参与作战的民兵,兵力上还会有不小的提升。

只是这些民兵,无论是装备还是战斗力上,恐怕都不会被日军精锐放在眼中。

至于虎头山根据地,经过这小半年的发展,也有将近两千兵力,不过用邱明的话说,虎头山全民皆兵,兵力何止过万?

最后是清源警备旅,尽管经过日军这次的突然突袭,折损了大半个团的兵力,清源警备旅的兵力依旧最为雄厚,有接近四千人马。

三处根据地加在一块儿貌似也不少。

兵力上甚至与日军相近。

可你得知道,日军精锐无论是在装备还是在战斗力上,都是要胜过同时期的中国军队的。

这一点,周卫国率领的队伍和虎头山八路军独立团要好不少,就算装备和兵员素质未必比得过鬼子,至少战斗意志在那儿摆着。

但清源警备旅的国军就不好说了。

不久前的战斗足以说明这一切,尽管鬼子是突袭进攻,两面夹即,可清源警备旅的国军败得也太快了,汤炳权用了小半年的时间才打下来的各大城池,竟是连一个上午的时间都没顶住,便全面溃败,兵力无奈缩回清源县,要不是刘志辉率领一营殊死拼杀挡住日军进攻的锋芒,清源县能不能守下来都是个问号。

当时,就连汤炳权这个老狐狸都起了舍弃清源,退守西南的念头。

他是被鬼子的锋芒给吓破了的胆。

所以这清源警备旅虽然有将近四千的兵力,可真要是算起战斗力来,能挡得住多少鬼子可就不好说了。

不久之后,莱阳指挥部,近卫文在作战部制定的同时攻取平镇、虎头山与清源的详细作战计划之中,对清源警备旅的蔑视也表现得是淋漓尽致。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要同时对付虎头山、平镇、清源县的三角形防御体系,近卫文采取的战术其实非常简单。

那就是三线作战,兵分三路,同时进攻平镇、虎头山与清原县。

至于兵力的具体部署上,近卫文是这么安排的。

既然这次是全面进攻,又将平镇、虎头山、清源县笼罩在内,周边再没有其他碍事的抗日武装,所以近卫文完全能够腾得出手来,可以说是莱阳日伪军倾巢出动。

其中针对平镇根据地,近卫文调动了一支满编精锐联队,外加上宪兵队和周围征调过来的日军,足有四千多兵力,用来一举推平平镇。

而日军得到的情报,平镇根据地周卫国手上只有将近三千兵力,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到半年的新兵。

由此可见,近卫文是相当看得起平镇根据地国军独立团的战斗力的。

至于虎头山这边,近卫文也动用了将近三千人,兵力上是要胜过虎头山八路军两千人的主力的。

唯独进攻清源县这边,日军只动用了不到三千人。

而清源警备旅有多少人呢?

足有将近四千兵力。

这是鬼子对付三处根椐地,唯一以少打多的一个点。

不仅如此,近卫文在划分作战任务的时候说的非常明白,中线进攻部队预计会率先攻破并拿下清源县,击溃清源警备旅。

三角形防御体系一旦破其一点,整体的稳固性立马就会破除。

击溃清源警备旅之后,中线部队则立马赶往虎头山,联合进攻虎头山根据地的部队,一举荡平虎头山,最后消灭平镇根据地。

这就摆明了是瞧不起清源警备旅的意思,用最少的兵力,还要率先攻破清源,然后向三角形的另外两点支援。

也不知道汤炳权知道日军的作战计划之后,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