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实这个时候的董卓,反心已经昭然若揭了,屡次不听朝廷调令,拥兵自重,挟羌胡以自肥,被朝廷征辟为九卿之一的少府,也不愿入京上任。
“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此自然之道也,但愿我成大功于天下!”
董卓喃喃自语,又像是为自己增添信心。
……
中原,颍川郡!
皇甫嵩痊愈后,便上书朝廷讨贼之事,如今接到朝廷圣旨已经数日了。
相应的军需器械,粮草补给都已经陆续到位。
这日一大早,他却收到了中郎将董卓的来信。
皇甫嵩素来与董卓不睦,在他痊愈后听闻卢植被囚入洛阳,董卓代他为中郎将后便好生发了一顿脾气,但天子诏令如此,又有何法呢。
最终皇甫嵩又上书朝廷,上言卢植围点打援之策,以期为卢植脱罪。
现下收到了董卓书信,虽然不喜,但也不能置之不理。
“共破邺城?”
董卓手下兵强马壮,这一点皇甫嵩是知道的,但他看到信上写着他只出三千飞熊军,以及三位先天武道的大将后,脸色就沉了下去。
说三位武将,其实可以说是四个,因为董卓本人也是一位先天,只不过身居高位后,就很少亲力亲为了,战场厮杀这种事,一般都是年轻人来做。
皇甫嵩自己也是这般,这一点上他倒是对董卓没有意见,有意见的是只出三千飞熊军。
众所周知,北军五校人数其实不多,平常不过几千人,现在北军人数如此之多,分给三位中郎将统帅,没人都有数万人。
这是因为北军在战时,会迅速扩充,以原本北军将士为骨,民夫为肉,迅速的就会扩大十倍,甚至更多。
这样做当然有利有弊,有利的一方面就是,朝廷不用耗费大量的,数不清的钱财粮草养那么多人,只需要战时以民夫壮勇填补就是了。
而弊端就显而易见,临战时征兆的士兵,虽然有北军精锐统率,但到底不是久练的精兵,战力就会不尽人意。
这一点就像是募兵制和府兵制,西魏创立了府兵制,唐朝也是如此,以良家子为主要的兵源,战时的兵器马匹都要自己准备。
所以木兰诗中,花木兰才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这样以良家子,小有资产的良民为兵,
而经过唐末五代的乱局后,大宋朝就养了许多禁军,禁军待遇好,要求高,这也就是募兵了。
而话说回来,汉家以霸王道杂之,到也没有一定的制度,但大部分时候的兵员都是良家子。
董卓起先便是以良家子出身从军,到如今已经是两千石大吏。
皇甫嵩却是孝廉入仕,故而二人本就不是一路人。
但交情不好放在一边,皇甫嵩也是认可飞熊军的战斗力的,听说董卓只出三千飞熊军,皇甫嵩也有些气急。
心中暗自说道,你一个良家子出身的莽夫,做到汉家两千石,竟然不思报国,净想着偷奸耍滑,真是匹夫不足与谋!
想着就写了一封回信给董卓,语言当然算不上友好,直把董卓气的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