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睿不仅是大周北伐的统帅,更是女皇-武曌的女婿,中原人不是常说么,一个女婿半个儿,只要他开口,那一准能成,至于价钱,随秦睿怎么开。
可他们还是不了解秦睿,或者说他们与秦睿都把两样东西看的非常重:土地、人口,只要有了这两样,他们随时都可以卷土重来。
“诸位,太宗皇帝说:自古贵华夏,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大周承继大唐,祖宗的教诲,不管是陛下,还是本帅,都是不敢忘却的。”
“太宗皇帝与突利、阿史那思摩两位可汗,是君臣相得的千古佳话。我圣神皇帝自然也是如此,否则也不会让睿,千里迢迢的到这来请诸位。”
“至于,诸位所请,着实让睿为难,办不好,有违圣意;办好了,伤了与诸位的感情,大家以后还要同朝为官,抬头不见低头见,实在不好。”
所以,提出了两条路,供在座的诸位族长、头人选择:其一,照着前令执行,部族、土地上交朝廷,可以享受一辈子富贵,也可以像阿史那社尔一样在朝为官。
其二,贺兰山以西,及西海道有大量的牧场和闲田,如果诸部族长非要保证一定的独立性,那里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便利,这也是秦睿唯一能帮到他们的地方。
贺兰山以西,阿拉善以东,是有块闲田,其中也有大片的草原和水源,这都是有据可查的。
但是,那里地域狭小,有一半的土地是茫茫戈壁,且还处于凉州、兰州,西域诸国夹缝中,这些部族迁过去,只能拥挤在狭小的地带,苦苦求生。
而迁到西海道,其结果显然更惨,一边要与吐谷浑旧族和吐蕃人争夺草地的所属权,另一方面还要随时小心,大周、吐蕃两国的战事,以免被波及。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想要自主权,没问题,那就带着部族迁过去,给他们的选择很简单,向西西域诸国和吐蕃人伸手要土地,漠北一丝土地都不会留给他们。
大周的军队既然来了,那就不会向贞观初年那样,大获全胜之后又把兵力收了回去,让你们这些家伙在草原上继续兴风作浪,只要保证称臣,朝贡即可。
那时候穷啊,一仗下来,国库里都能跑老鼠了,甚至连班师回朝的军队的肚子都吃不饱,所以也就没有能力继续保持军事上高压,同时也丧失了正大光明出兵的理由。
但这次不同,大周的现在的国力比前隋开皇年间丝毫不差,甚至可以说有过之而不及。选在关键的节点上,修几座城池,遏制住咽喉要道,将漠北纳入囊中一点都没问题。
而且拿东突厥人充当挡箭牌,去消耗西域诸国、吐蕃的实力,让他们之间狗咬狗,也是对大周极为有利的。秦睿已经上了急章,且已经得到了武皇的亲笔批复:皆由你定。
“诸位,你们应该感到知足了,就算是在中原,皇子亲王们也没你们这么多选择,更没有跟朝廷讲条件的资格,所以本帅劝你们,一定要仔细斟酌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