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独尊儒家的坏处(2 / 2)

赵佶听的如痴如醉,犹如听天书一般。

似懂非懂。

半晌。

他回过神来:“贤侄,贱业也可以求学不成?”

杨傲鄙夷道:“怎么不能,别说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就比如说农民。”

“如果全天下的农民不都不种粮食了,我看你吃什么?”

“农民是一切的根本,让农民学习怎么种地,增产增收了,使得人人都有饭吃,你还敢说他是贱业吗?”

咕噜!

赵佶深深咽了一口唾沫。

问道:“贤侄,你说的这些,听着是挺有道理的,但是我不禁要问,学这些,能打破文官垄断吗?”

杨傲回道:“怎么不能。”

“就比如县里出了杀人犯,县官要抓杀人犯,你让这些士大夫去抓,他们能抓到吗?”

赵佶回道:“怎么不能,杀人犯还是抓的到的。”

杨傲鄙夷道:“是县官本人抓的吗?那是有经验,会破案的衙差抓的。”

“但是最终功劳算谁的,算的县官的,可县官真的会断案吗?”

赵佶愕然,好像摸到了杨傲改革的重点,但是又有些不清不楚:“贤侄,你的意思是……”

杨傲回道:“术业有专攻,衙差能拿犯人,而文官不能,衙差的功劳,岂能叫文官领了去。”

“这就是不公平。”

“不公平会带来矛盾,随着时间日积月有,便会加深社会矛盾,直至不可调和,从而发生暴乱。”

“而造成这种不公平的原因,就是科举制度,就是儒家一家独大的缘故。”

“可若你改革教育,尊重任何一个行业,一视平等,我请问你,还会造成人是衙差抓的,而功劳是文官领的这种局面吗?”

“说具体点,就是管治安,不需要县官,只需要衙差。”

“但是一个县的行政,比如民生调查,收税,基建等等,还是需要县令来的。”

“但是,现如今的朝堂结构,造成的是文官是老大,而负责治安的衙差,不过是贱业,需要依附文官才能存活,这就形成不公平性。”

“可如果,衙差的权利放大了,成立单独的管理治安的部门,你觉得他们是和谁卖命?”

赵佶顿时怦怦心动了。

杨傲说的改革很有道理。

一律平等对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从而,那些被压迫的从业者,将会对自己这个天子感恩戴德。

这绝对是一股生力军力量。

如今各地匪患四起。

主要原因就是各地知县文官带头罢工了。

但这是文官带头的,不是衙差想要的。

衙差还是想要好好当差过日子,拿薪水吃饭。

所以赵佶从中学到了平衡之法。

你文官罢官,我可以让衙差都头上位,你继续罢你的吧,我反正有人替代你了。

想明白这些。

赵佶立马奔回皇宫,当即下了一条圣旨。

凡事各地县令,有参与罢朝者,严惩不贷,可由衙差都头暂代县令一职。

虽然行政上衙差不行,但是人家至少可以稳定当地的治安。

此令一出。

文官集团们傻眼了。

齐聚蔡京的家里商谈起来。

“蔡相,官家此举简直是胡闹,自古哪有衙差都头代替县令的。”

“就是啊,如此胡来,简直是亡国之兆。”

“嘘,慎言。”

“怕什么,他敢如此胡来,便是想亡国。”

“蔡相,你倒是说句话啊,官家最近这是怎么了,怎么如此胡来。”

蔡京阴沉着脸回道:“官家怕是想要改革了。”

“什么?”

“怎么可能?”

“好好的怎么突然想起改革了。”

蔡京冷哼道:“为什么不想改革,如今他手上有了天策军,那是无往不利的杀器,要你放弃手里的权利,你敢不放,汪伯彦,吴敏就是最好的例子。”

“你敢和官家抗衡吗?”

一干文臣顿时闷声不响了。

蔡京继续道:“草率了,咱们这位官家,看似轻佻糊涂,其实是个会演的。”

“过去数年,咱们都小瞧他了,只当他是个好色轻佻之辈。”

“没想到他一直是在等,等着兵权在手,好拿捏我等,哎。”

文臣们顿时急了:“蔡相,难不成就这么任由官家拿捏?我等就不能奋起反抗?”

蔡京回道:“反抗?如今各地参与罢朝的文官,都被都头给拿入了大牢。”

“暴乱的匪患,也被平息了。”

“我就纳闷了,怎么想到让衙差代政的,这些衙差虽然本事没有,但是控制地方倒是有一手。”

蔡京哪里晓得。

各地的官员,早就腐败不堪,除了会吃喝玩乐,其他能力是一无所有。

倒是衙差,常年在一线工作,对什么都驾轻就熟。

至少在管理治安方面,是绝对的好手。

再者有一条。

大宋的政府本来就缺乏公信力。

说句不好听的,政府对民间的管理本来就松散。

所以你官员罢工不罢工,老百姓的日子还是照样过。

说白了,只要不是外地入侵,有流民造反什么的,基本上官府就个摆设,和庙里泥菩萨差不多。

这就是,大宋的朝堂上,在历史上能为一个皇考,还是皇伯,吵几个月的原因。

你吵死了,老百姓的生活也不受影响。

这就是朝廷和老百姓完全脱节的。

对百姓缺乏一定的约束力。

不过这样也有个好处。

那就是商业繁荣了。

没有政府管控。

老百姓从商有了很多的便利性,能促进商品流通,经济繁荣。

说句不好听的。

如今的大宋,有些像后世的美利坚了。

政府是政府,老百姓是老百姓,各过各的。

两条不怎么交集的平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