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安排谁合适(2 / 2)

天下安定,必有强势一方在武力、道义的支持下,对于混乱的世界进行调理。

大唐建立以来,最大最难以对付的对手,就是吐蕃。史书记载:“西戎之地,吐蕃是强。自汉魏以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

以此看来,对于突然在高原崛起的吐蕃王国,大唐遭受了它的袭扰之后,虽然与它大战了数次,但并未有更好的战果,这也就使得吐蕃更加骄狂。

此消彼长。信心强大的天平,就倾斜向了吐蕃一方。最终,吐蕃自己没有更加迅速地强盛起来的同时,把大唐也拖得陷入了泥潭。

现在,这个问题得以解决,两方真诚地表示了永久和平的祈盼。大唐的注意力,就不再是南面的吐蕃,而是北面的大漠了。

蕃方的书牒传回京城,立即造成了朝廷,以及天下的震惊。

一战之后,就能使得疆域广阔、凶顽骄狂的吐蕃臣服,这是从百姓到皇帝做梦也不敢想的。

当然,这是因为他们没有亲眼见到火器的威力。

作为皇帝的李隆基,却深知这里面必有奥妙。几次详查之后,他终于明白了,这是那个为武惠妃诊病的宋通,在河西军府制造出了强大新式武械使然。

既然如此,李隆基当然要把这种武械收为国有——也就是他的皇权控制范围内,以免有人(或许就是宋通)藉此反叛。

那样的话,大唐还能叫做大唐吗?可能就要叫做大宋了!

朝廷接连的牒报发至凉州,崔希逸为难地对宋通说道:“这是要收回火器营的兵权了。”

宋通微笑着说道:“火器营的兵将,我要带去大漠!待我扫平了大漠,再回长安面圣!”

崔希逸知道他早有平定大漠的雄图,也劝阻不了,就只好再写书牒上呈朝廷。

李隆基得到确定回报,心中不禁恼怒。本想降旨怪罪,但又担心真的逼反了宋通。

一时难以决定,他为此肯定愁眉苦脸。

李林甫既然是口蜜腹剑的机灵人,就赶紧建言:“崔希逸久居边地,若是长期待下去,恐怕军权在握,朝廷也是难控。他又是宋通的岳父,不如这样。”

李隆基听他说完,只好表示同意这个折中的方案。

崔希逸调回京城;宋通带领火器营的兵将,从凉州北面出击大漠的东突厥汗国!

崔希逸接到牒报,立即就要启程。宋通笑道:“这是把岳父当作了人质!”

崔希逸固然知道也是如此,但朝廷召唤,岂能违命?

宋通劝说道:“总要把凉州军政等事安排好,大使才好返回。”

怎么安排?

意思就是由崔希逸,举荐能够接任凉州节度使的人选了。

谁合适呢?

可挑选的人很多。比如尽在咫尺的哥舒翰、伏地南等人。朝中可选择的,也有此时初露锋芒的高适、岑参等人。

对此,宋通思忖过后,提出了自己的人选:“哥舒翰做节度使,李白前来做节度使府长史,杜甫为节度使府的判官书记。”

哥舒翰当然可以做节度使,而另外那两人可以吗?

李白倒还听说过,杜甫藉藉无名之辈。这二人最多都是吟诵诗句之人,怎么可能做得了这样的大事呢?

崔希逸肯定疑惑不解,宋通自信地笑着说道:“从此以后,河西哪里还会有战事?有的只是诸族牧马时,马匹吃了农家的庄稼这样的小事!既然如此,李白生性豪放,自然可以大度地化解这些小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