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休整(1 / 2)

万历元年,朝廷议筑宽奠、永奠、大奠、长奠、新奠,合称为“五堡”。

万历四年,“五堡”建成,宽奠设参将,创学庙,屯军垦田,由荒芜之区,成为辽东重镇。

五堡之中,宽甸西接凤城,北邻桓仁,西北与本溪毗邻,东与朝鲜隔江相望,位置最为重要。

历史上,这块“宝地”为努尔哈赤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萨尔浒之战后,宽甸被后金占据,当地百姓多数加入八旗,成为包衣,为后金提供了大量兵源。

不过刘招孙的出现,历史轨迹已经发生了改变。

在这个位面上,镶蓝旗在浑江溃败,暂时无力南下。

所以投降建奴没有发生。

在康应乾乔一琦的建议下,刘招孙决定在宽甸安葬逝者。

从宽甸到沈阳,道路更加难行,运送几千具尸体行军,已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安葬同袍之前,需要先解决大军粮草问题。

按大明兵制,客兵过境,满一日,所需的马料、粮食,皆由当地负责。

守将立即开放粮仓,调拨一万石粮草给东路军。

东路军人马所需粮草,全部得到足额供应。

当地守将在刘招孙这个千总面前,一点儿上官架子都没有。

当然不敢摆架子。

站在他们眼前的这个刘千总,可不是普通千总,此人带到宽甸的军队,足有一万多人。

这些明军刚打仗回来,都是杀气腾腾。

再说,刘招孙和川兵关系融洽,背后又有监军撑腰,说不定朝中还有人支持。

这样的人物,不是地方上一个游击或是参将敢轻易得罪的。

萨尔浒大战前,堂官们设想的是扫穴犁庭。

大军凯旋后如何押送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们由辽东进京。

为此,杨经略特意多准备了份粮草,留给努尔哈赤和他的部下食用。

天朝上国,要保证俘虏不被饿死,将他们活着送到京师。

现在,四路大军溃败,之前囤积准备供应建奴俘虏的粮草,就没了用处。

此刻宽甸城中,粮草物资堆积如山。

当地守将以为刘招孙是来明抢。

这次他们也贪了不少东西,心里有鬼,索性将剩下粮草物资全部给了刘招孙。

在康应乾的提醒下,刘招孙拿出些银子贿赂几位宽甸把总,又把分到的粮食返还给对方两成。

刘招孙在军中多年,对克扣吞没见怪不怪。

实际上,朝廷调拨下来的粮饷本色,从没足额到过士兵手中。

用两千石粮草,结交宽甸将官,已经很划算了。

将来少不了和这些地头蛇打交道,银钱开路,会顺利很多。

在几位将官的点拨下,刘招孙很快在城东虎山找到了块无主空地。

三千五百多殉国将士们的尸体,全部安葬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