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大朝会,这是朱慈烺登基后的第一次大朝会。
数百臣子聚集一处。
朱慈烺坐在龙案后巡看了下面的诸臣,接受众臣跪拜,三呼万岁。
心中不禁感叹,果然是权力醉人。
下面已经是大明顶级精英了。
却是向他这个年轻人叩拜大礼,这就是皇权的威压。
坐在了这个位置,享受着无上的权力和荣光。
怨不得历史上为皇位父子兄弟相残。
朱慈烺告诫自己,都特麽是假的。
这些口称万万岁的人不过是被皇权和暴力威慑。
如果他肆意妄为,皇权动摇,那就是万劫不复的结局。
“诸卿请起吧。”
朱慈烺如沐春风道。
众臣起身。
“诸卿有何本奏。”
“陛下,老臣敢问两年后的乡试是否照例进行。”
左庶子马世奇出列道。
‘不受影响,依旧进行。’
朱慈烺点了头。
他不会因为大行之事拖宕科举之事。
多少学子艰辛求学,耗费多少心血钱粮,如果拖宕太不公平。
再一个,这是科举改制后的第一次乡试、省试,他极为重视。
朱慈烺是寄予厚望的,这是大明擢拔新式人才的开端。
“多谢陛下。”
马世奇退回,脸上的表情很欣慰。
他作为大儒相当关切科举是否如常。
陛下的答案相信会安抚一众学子之心。
朱慈烺看看众臣,
“陛下,臣有本奏,”
陈新甲出列。
朱慈烺点了头。
“陛下,宁夏镇闹饷之事兵部彻查有了结果。”
朱慈烺示意他说下去。
宁夏镇兵乱是在半年前发生的事儿。
这事说起来当时很蹊跷。
宁夏镇的军卒数千人闹饷。
甚至伤及一个指挥同知,宁夏镇总兵官赵忠臣逃离镇所。
乱兵在镇城劫掠。
直到指挥佥事唐继呈率领没有参与兵乱的两千标营军卒平乱,才弹压下来。
这是震动西北的一件大事。
之所以当时朝廷很震动,因为这三年来,九边没有再行亏欠粮饷。
随着财赋大增,朝廷不断按时发饷,就连以前的积欠也清理填补。
连同以往拖欠的赈济银子也补发。
朝廷因此支应颇多。
没有积攒太多的钱粮,原因在此。
官员、九边等积欠过多,耗费了太多的钱粮。
加上军户匠户改制,每年额外耗费的百万钱粮,即使有近三千万的税赋,也没有太多结余。
这幸亏在外用兵,每番都是抢掠颇丰,用兵没有形成掣肘,否则麻烦大了。
而宁夏镇竟然欠饷近一年。
简直匪夷所思。
当时,朱慈烺严令彻查,他不信兵部一家之言,让调查统计部也派员参与。
如今看来是有了结果。
“陛下,宁夏镇总兵官赵忠臣勾连指挥同知吴云吉指挥佥事姚立平等诸人,贪墨粮饷,这些军将拖欠军卒粮饷,他们用这些钱粮运作走私战马,兵甲,粮食,因为与其交易的喀尔喀诸部吞并了他们的战马,因此血本无归,因此没有钱粮支应,只能拖欠近一年,有人振臂一呼,军卒闹将起来,引发兵乱。”
陈新甲的话让众人吃惊。
“陈学士,宁夏镇有镇守太监啊,应该还有锦衣卫派驻,他们为何没有发出警讯,这是通夷大罪。”
蒋德璟问道。
“镇守太监汪有德,锦衣卫千户腾正尽皆被赵忠臣收买,对走私之事睁只眼闭只眼,”
调查统计部尚书方孔炤出言道。
众人大惊。
众臣没想到就连镇守太监,锦衣卫都被收买了。
朱慈烺冷笑,
“果然边镇走私就是窝案,当年张家口如此,宁夏也是如此。听听,忠臣,有德,可见天下伪君子颇多啊,越是如此冠冕堂皇,越是虚伪之极。”
朱慈烺内涵了一下他一向讥讽的所谓道德君子们,一众臣子都听明白了。
谁让这位陛下从太子时候就不断攻讦士人的虚伪成性呢。
“自古财帛动人心,果不我欺,人说太监贪财,这又是一个例证。”
朱慈烺身边大伴李德荣脸上一抽,他明白这话有些就是对他说的。
如今他是朱慈烺身边炙手可热的大太监,也是司礼监秉笔太监。
宫中向他孝敬的太监不要太多。
嗯,他最近有些飘了,还得收敛起来,王承恩才是榜样。
“告之李凤翔,派人好生查一查这个汪有德,看看还有没有狐朋狗党。”
李凤翔如今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毕竟这位大太监也随军多次出征,算是通晓兵事,朱慈烺认可了他的才干,掌印司礼监。
“陛下,这个赵忠臣喊冤,说是他和蒙人交易,是安抚蒙人,让其不再范边,解除边患,因此也有功劳。”
陈新甲道。
“胡言乱语,为其贪腐找借口,资敌就是资敌,粮食对于北虏建奴多紧要,他不是不知,就是奸猾之徒,严办。”
朱慈烺冷笑,这些货色一旦被查实总有借口搪塞,
“来人,召骆养性。”
众臣面面相觑。
谁都清楚,骆养性倒霉了。
谁不清楚陛下还是太子时候就宠信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链,这几年李若链事实上掌印锦衣卫。
不过陛下当时顾及先皇颜面,没有继续撤换就是了。
现在看要用这个由头惩戒骆养性。
过了会,骆养性匆匆而入。
大朝会,骆养性身为锦衣卫指挥使必须在外候着。
骆养性跪拜于地。
他的脸色苍白,表情仓皇。
朱慈烺看了他一眼就知道这厮已经听闻了原委。
果然是掌握锦衣卫的大员,消息也够灵通的。
“驻守宁夏镇锦衣千户腾正是你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