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说英雄,谁是英雄(1 / 2)

生活在两河流域的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古四大文明之一。它创造了巴比伦帝国,公元前的十八世纪中,这里曾是伊甸园。

是被真真切切的记录在《圣经》中的伊甸园。

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是孕育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沃土。

可惜的是,那块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刻在石柱上的《汉莫拉比法典》,还是被奥斯曼人给带走了。

不仅如此,李修没想到他面对的敌人竟然不是奥斯曼,而是土库曼恺加部落,他们刚刚创建的恺加王朝,就迎来了强大的华夏和罗莎联军。

李修很想知道奥斯曼人去哪了,于是就打散了对面冲锋的骑兵,打算问问俘虏们,谁给他们的勇气向联军冲锋。

一问才知道,奥斯曼撤兵走了,波斯现在是个真空期。

伊凡很吃惊,这就意味着奥斯曼的战略发生了转移,欧罗巴才是他们的主要目标。或者说,罗莎才是他们主要的敌人。

李修则是很生气,奥斯曼也太看不起自己了,明明知道我要来波斯,竟然不来陪陪自己,还弄了个傀儡政权挡着路。真是不给面子。

“我们的国都就在拉伊,现在它叫德黑兰。”

一个俘虏老老实实的交代了答案,命名权也被人抢先拿走用了,李修很没有面子。

不过有一点他倒是很欣慰,多少挽回些颜面,恺加人也是突厥人的分枝。当听说面对的是华夏汉人时,他基因里的恐惧出现了:“你们杀回来了?”

伊凡嘿了一声:“还有我们,罗莎人!”

俘虏奇怪的看了一眼伊凡,继续的问李修:“布哈拉汗国怎么样了?”

李修告诉了他结果:“现在都是我条支都督府的属地,在那里没有酋长,没有部落首领,有的只是自己的土地和牛羊。”

“真的?”

李修笑了,他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些俘虏了。

百闻不如一见,把他们送到故国去实地看一看,比较一下留在那里的族人们是怎么样的生活,再送回来释放他们。

多么有趣的想法啊,说办就办,命令一支回去运输补给的队伍,押上这二百来名俘虏上路。

“接下来怎么办?打过去?”伊凡也没有把那些拎着弯刀冲锋的家伙们放在眼里。

“你觉得他们的战斗力怎么样?”

“波特,你在和我开玩笑是吗?他们也能叫做战斗力?”

“那你独自领兵去拉伊怎么样?”

伊凡想了想,觉得危险不大,可还是要问一问李修的去处:“你要去哪?还有,补给线可不能断了,我出了钱的!”

李修指指东方:“我去趟杜兰尼。”

伊凡脑补了一下杜兰尼的位置,认可了李修的行为,翻过帕米尔高原就是疏勒城,换做谁都要控制好那里。

杜兰尼就是帝国坟场,李修要从那里接应一下柳芳,天竺攻略才是华夏的核心。控制天竺的目的不是人口和土地,而是广袤的印度洋。马上到来的十九世纪,就是海权世纪,殖民世纪。

李修要给他们添上一个革命的世纪。

告辞了伊凡,留下仇兰亭保护着交通运输线,李修带着一万人的队伍向着东南方狂奔。

一路上经过的小部落,他秋毫无犯,并且还给与了必要的帮助。自然也就获得了多名的向导,很快的就杀到了马什哈德城下。

修整了三天,开始从容不迫的攻城,奥斯曼人很快的投降,他们是驻守在这里的孤军,整个军队的组成也是十几个部落凑到一起的乌合之众。

欺负老百姓还可以,根本没有作战的能力。

李修笑纳了这座城市,选中了赞德部落统治这里。原因是,他们刚刚输给了恺加部落,非常需要自己的帮助去打败那个共同的敌人。

然后开始惯例的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废除贵族种种举措。本来还想杀一通才能做成的事,没想到竟然赢得了附近部族的拥护,尤其是赞德部落的绝对拥护。

找来赞德的长老一问才知,之前的卡拉姆汉也是这么做的。

等听完了他的故事,李修似笑非笑的款待了长老,并且嘱咐他们,就按着卡拉姆汉以前的方法去做。

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李修找出一个小本本,一字一句的写下了如下内容:男主卡里姆汉赞德,出身卑贱,投身军中,依靠军功升任纳迪尔沙一部的将军。混战中救出幼主,于国破之际,四处联络流民和沙盗,辅佐幼主招纳旧士,最终复国成功。

因改革财政、大力鼓励农民并实行土地改革,而与幼主一派的大臣相对立,最终推翻了奴隶皇朝,却并不自称皇帝,而以人民的拥护者而自居...

我去,这个模板简直太有意思了。要是展开联想在找找资料的话,足可以吸引穿越客来一趟的。

而且,还真像自己的所作所为,可惜败给了奥斯曼支持的恺加部落,看来他不会攀科技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