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可不是遇到了难处!本来以为到了长安,国公爷会给我们安排个好地方。不成想,要去河西!唉,那地方还不如咱们老家哪。”
“不是说去四川吗?怎么成了去河西?”徐老根一听这话,声音不由地高了起来。河西那地方他隐约听过,几乎是在极西之地,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嗨、前几天确实是去四川,可这两日情况变了。官府的人来说,四川、汉中的人暂时够了。今后来人,就往河西、绥远等地安置!”
“去四川的人够了?俺们来的怎么这么不凑巧?不过绥远不是也不错嘛?为何非要让我等去河西。”这几年绥远是名声在外,尤其是河南地区。徐老根,他们隔壁村的隔壁村,有一户人家前几年逃难到绥远。听说现在日子过得不错,还托商人往老家捎过银钱哪。
“官老爷说、绥远得过几个月才能去,这一两个月的人都是往河西和宁夏这一带送。”
“哪咱们,就不能等到绥远能发人了再去啊?”
“想的美、官老爷说了,长安城的安置点只能呆三天,三天后就要按分配计划到安置区域去。”
“强行让咱们去河西啊?这不是把人往绝路上逼?”
“可不是,咱们怎么摊上这事了!”
徐老根和隔壁老汉的谈话吸引了很多周围的人过来,他们都被这个消息吓得睡不着觉。在他们看来去远隔千里的河西,无异于让人去送死。
到了七月底,发往四川和汉中的移民已经接近三十万。这时候军政府果断停止了继续向这一地区的移民计划,而是着重往河西地区发人。那里太远了,有近三千多里的路程,靠两条腿赶路,得一个多月。移民必须要在冬天之前赶到,并将基本的居住设施和水利设施修好,最好是开垦出一部分荒田出来,等来年的时候就能种出粮食。
这般时候再采用什么自觉自愿的原则,显然是不现实的,只能用强制手段让人过去。谁都想到好地方去,这是人之本性。可作为执政者,就不得不全盘考虑,要平衡发现。河西和宁夏地区,必须迁移一部分人口过去,那里才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话说回来,这两个地区实际上条件不差。稍微用点心,就能开发成繁华之地。土地平坦、有灌溉水源、土壤也比较肥沃,比陕北之类的地方好的多。只是人们对这些地方认识不足,存在着天然的惧怕。
徐老根一家又上路了,开始了漫长的河西之行。这次出发的时候,可不像他们往长安城走的那样。而是有组织、有纪律、有保障。
每人发了一双胶底布鞋,好方便赶路。同时每个人还发了铁制水壶和茶叶,一路上不能喝生水。老弱妇孺,专门陪备了马车。被褥等行李也有专用的车辆。
队伍是五六百人一拨,随行的有官员和士卒还有医生。每天有固定的行进路线,饭点也非常固定。一天三顿饭,每天都能见着浑腥和豆腐,顿顿都能吃个差不多饱。
刚开始徐老根是非常有抵触情绪,走着走着,他就习惯了,反正木已成舟。他甚至觉得,眼下的待遇相当不错。他即使是呆在老家,也没过上几天这样的日子。家里的两个小子,还有姑娘,这一路居然长结实了不少。在家里成天吃不饱,现在至少没有饿肚子的事。不知道到了地方以后,还会有这样的待遇吗?
历时四十二天,徐老根一家终于到了甘州,这里是他们此行的终点。在这里,河南人徐老根和他的家人将开始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