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大明官制(1 / 2)

宣德大帝 半老夫子 4364 字 2021-11-16

改制后的大明内阁将不再是一个秘书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参考意见,而是成为了决策机构,内阁首辅成了名副其实的宰相。

当然新政之下,内阁的所有决议都要符合新政的标准,任何违反新政标准的决议都是非法和无效的。

杨士奇没有想到皇帝竟然会这么大尺度的放权,这是多大的信任才能如此放权。

“陛下!恩出于上,决议之权不该放在内阁,而是应该放在陛下手中!”杨士奇起身劝谏道。

“杨师傅,朕知你所想,不过这正是朕之所想,华夏上下五千年可有不灭的王朝?”

“王朝兴衰乃是天道,非凡人能够左右,臣不敢窥测天机!”

朱瞻基心中暗骂杨士奇老滑头,明知道王朝兴衰本就是历史规律,却不愿意说出来,只用这种天人感应的车轱辘话搪塞,偏偏又不能说他说的不对。

“杨师傅!你不敢说,那就朕来说,从来就没有一个不灭的王朝,不灭的是华夏的传承,无论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始终都是我汉家衣冠。

朕不怕我朱明天下灭亡,而怕我华夏衣冠断绝,那样我朱家子孙才真的是千古罪人朕赋予内阁大权,使得内阁成为大明民政真正的当家人,只要内阁上下一心,将天下治理的物阜民丰,就算是有一天我朱氏子孙做一个傀儡又如何?”朱瞻基的话说的掷地有声。

朱瞻基的话让在场群臣无比动容,谁也没有想到,皇帝推行新政不是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大权旁落。明知如此还是坚持推行,可见皇帝陛下心中装的是大明的江山社稷,而不是一家一姓的荣华富贵。

“陛下为大明天下做出如此牺牲,让臣自愧不如,臣此残躯愿为大明添砖加瓦,有臣在一天,大明的最高权力只能是陛下的!”杨士奇起身退出座位跪地叩首,大声承诺。

“杨师傅,不必如此,朕相信只要朕一直爱国为民,天下百姓就不会抛弃于朕,有一天天下抛弃了朱家子孙,就说明我朱家子孙做了对不起天下之事。

朕希望有那么一天的时候,大明百姓能够看在朱家先辈对华夏百姓的功绩份儿上,能够让朱家子孙有一条活路!”

皇帝这话一出,群臣谁都坐不住了,这会儿还坐在位置上,是想承认自己想做乱臣贼子吗?

“陛下!我大明太祖高皇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得国之正无出其右者,天下百姓谁不感念太祖之恩德,乱臣贼子想要有非分之想,也要问问天下百姓答不答应!”况钟第一个叩首表达忠心。

况钟已经在房山待了好几年,非常清楚新政下百姓对皇帝的拥护,这个时候若是有哪个不开眼的反对皇帝,会被愤怒的百姓撕碎。

“朕只是有感而发,诸卿都是朕的肱股之臣,朕相信众位爱卿的忠心!”众臣对况钟拔了头筹甚感不满,赶紧纷纷附和向皇帝表示忠心,朱瞻基嘴上安抚着众臣的情绪,心中却是冷笑,朕手握重兵,你们就算有异心又能跳多高。

杨士奇岔开话题问道:“陛下!朝廷中枢改制完毕之后,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诸位爱卿!都回自己的位置上,我们是在开会,朕不希望把时间浪费在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上!”

在群臣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好之后,朱瞻基继续说道:“刚才杨师傅问改制之后首先要做的是什么?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皇帝将首辅的问题又抛给了群臣,这个时候若是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肯定被皇帝认为是无能。

“臣先抛砖引玉,臣以为中枢改制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全力推行新政,争取早日完成新政规划和布局。”临清知州董怀礼官职最低,第一个起身发言。

“臣以为不可,先不说东南地区是朝廷的财税重地,就说西南的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四布政使司,土司势力盘根错节,想要施行新政,必然会与土官发生激烈的冲突,臣认为当徐徐图之!”吏部尚书蹇义反对道。

朱瞻基不置可否,问道:“还有谁有什么不同的意见,都来说一说,对错没有关系,只要言之有物就可供大家参考。”

“臣以为,不管是施行新政还是,做其他什么事情,首先要做的是厘清吏治,理顺朝廷上下的关系,只有上下一心,陛下才能如臂使指!”上海海关大使兼苏松巡抚周忱起身发言。

“陛下!臣觉得周恂如之言优待商榷,吏治一道需要常抓不懈,若是等到吏治澄清再进行新政推行,那得等到什么时候。

况且旧制之下,官吏早已无法适应新政要求,正好借新政推行之际,对旧式官员进行统一的培训考核,通过考核者继续为官,通不过考核者或贬官使用,或者削职为民。

如此一来,既厘清了吏治,又推行了新政何乐而不为也!”户部侍郎王佐出言反驳道。

一番话下来让朱瞻基不由对他刮目相看,看来能在史书留名之人没有一个是蠢材,就凭王公弼这番话,不说此人能力如何,最起码的官场嗅觉绝对不差。

接着又有几人发表了观点,大致上都是与吏治新政有关,并无多少新意,朱瞻基将目光看向了户部右侍郎唐三任,感受到皇帝的目光之后,唐三任知道该自己说话了。

“陛下!诸位同僚!不管我们要做什么,首先要知道我们的权力的边界在哪里,比如一个知县每天的工作内容是什么?首辅每天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所有人都能各司其职,保证做到尽职守责,不做越界之事。

比如知县不能去做收税之事,税务官也不能审判案件,只有权责明确才能责任到人,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

因为中枢改制之后的首要任务不是推行任何新政,而是立法!一部《大明官吏法则》,《法则》会明确各个部门、各个官员的明确权力与责任,要做到权责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