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章 章一九三 再起风云(2 / 2)

申京皇宫,御书房。

御前会议正在召开,除了内阁、中廷和两位王爷,还有就是海军和陆军两位大臣参加,而最新的地图已经展开了,鲜红色的箭头已经把恒河流域切成了两半。

“看起来,形势很危急,而且这已经是十五天前的消息了。”会议还没有正式开始,一群御前大臣就已经开始讨论了。

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前线情报消息的传达已经快捷了很多,从印度出发的通报船只,不需要经过补给,就可以全速开往帝国,抵达广州只需要十四天,而现在的广州已经有到申京的有线电报,所以中间仅仅只有十五天的时间差,相对于以往两个月的时间差,已经是快了很多了。

赵文廷走到了安全局长李昭睿身边,问道:“李大人,你觉得形势如何。”

李昭睿眉头紧皱:“不容乐观呀。”

“可莫卧儿帝国的主力都退下来了,损失不大呀。”赵文廷虽然有过前往美洲,军前效力的机会,但到底不是军队出身,所以对军事方面了解不深。

“那是撤退吗?那是溃退。”李昭睿说。

“赵将军,你说呢?”赵文廷又问向了赵铭德。

现在的赵铭德是赵文廷的副手,按理说,早就从海军退役的赵铭德应该是文官身份,可帝国官场就是如此,出身军旅的官员都以此为骄傲,不论是内阁官员还是元老院的那些元老,都喜欢被人叫将军。

赵铭德摇摇头说:“很不乐观,下官觉得,莫卧儿帝国撑不了许久。”

“怎么会?”

几个人呼啦一下围了上来,大家感觉不可思议,赵铭德虽然一直归属为海外事务部,但却在苏伊士工作多年,对印度了解多少呢。

“赵将军,你刚从苏伊士回来,不了解情况,参加御前会议,可莫要擅下论断。”赵文廷提醒着赵铭德。

赵铭德却说:“正是因为下官刚刚从苏伊士回来,才是了解情况的。”

“哦,这是怎么说?”

赵铭德解释了起来,原来,他在苏伊士港就没少接触了印度人,尤其是从帝国三十二年十月以来,来到苏伊士地区的印度人着实不少,尤其是印度地区拥有大量的天方教人口,这些人不少前往圣地麦加朝圣的,而为了收税方便,也为了方便管理,纵然苏伊士港比麦加更靠北,奥斯曼帝国也要求南洋和南亚来的朝圣者,必须要先到苏伊士港。

而这些人中,有不少来了就不走了,与其说是来朝圣,不如说是政治避难或者逃亡。

一开始,是奥斯曼帝国的官员负责管理这些人,一个偶然的机会,奥斯曼官员要求赵铭德派一些人协助工作,至少能当一下翻译。

赵铭德以为奥斯曼人知道他曾在印度洋舰队服役,对印度人比较了解,才出此要求,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有大量来的印度人,申请在苏伊士地区定居,而这些人,很多都会说汉语。

“会说汉语的印度人,不应该是商人吗?”财政大臣说。

赵铭德笑着说:“并不是,陈大人。当初为了抵挡大王爷的军队,莫卧儿帝国建立的火器新军,全部是按照帝国标准进行训练和装备的,陆战队负责这一块。其中军官一部分是在槟城的海军学院学成,而基层军官则是陆战队派人去莫卧儿帝国教导出来的,因此,这些人学会了汉语,我听说,到现在,莫卧儿帝国的火器新军中,一切口令和军事命令都是汉语。”

财政大臣说:“看来确实是发生了大清洗,但问题应该不大。到目前为止,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年,军官肯定已经补充了。”

“呵呵,陈大人哟,到底从小到大都是生活在新环境里,对封建王朝不太了解呀。”赵文廷打趣说。

赵文廷是生于明末,长在满清统治,成熟于帝国体制的福建人。而年轻的财政大臣陈启宇,则是生在前帝国时代的台北,就没在旧体制待过一天。

如果是帝国陆军,两年时间确实可以把缺额的军官填充起来,顶多是经验不足。毕竟每年军校都会毕业很多新的学员。

但是莫卧儿帝国不一样,他们没有军校,而且军官是世袭的,那批培养起来的军官占据了军官位置,自然不想被人取代,也就不会再培养新人,而是把自家子侄送往帝国留学,接受教育,而被清洗,家族都逃亡出来,懂的火器新军的人直接发生了断层,而大清洗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不可能被填补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