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并不适合作为战场,那里是美洲最狭窄的地方,又处于西班牙两个大殖民地之间,与我们却很远,占据巴拿马,就要受到来自所有西班牙殖民地的围攻,又是湿热的热带环境,在那里进行战争,会持续很久,而且胜利不会荣耀的。”许风说道。
李君威点点头:“好吧,你提供的这些意见很重要,我们要详细筹划一下,我已经让人建立了远征军司令部,显然,在美洲地区需要充实本地之人,更需要对我们的对手,西班牙人熟悉的人,而你作为本地议长,希望可以提供帮助。”
“当然,我会竭尽全力的。”许风说道。
二人正讨论着,却听到港口方向传来炮声,继而街道上涌出了很多百姓,市民们高声欢呼着向着码头跑去,许风诧异:“这是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李君威笑了笑:“应该是本土的派遣舰队抵达了。”
“您应该提前告诉我,作为议长,我应该组织本地的百姓前去欢迎。王爷,我必须要告退了,派遣舰队的抵达需要我做很多事情。”许风匆匆忙忙的离去。
在帝国决定改制的时候,在本地成立了美洲舰队,也就是赵龙城率领来的那支舰队,舰队包括了两艘三级战列舰和四艘巡航舰,抵达北原后,与刚刚改制的美洲开发公司舰队合并,总计拥有两艘七十四炮战列舰、三艘六十四炮战列舰和九艘二十四炮或者三十二炮的巡航舰,但这显然对西班牙的利马舰队形成不了绝对优势,因此海军还筹建了派遣舰队,也就是第一远征舰队。
美洲舰队属于驻扎舰队,而远征舰队则属于派遣舰队,在各方面是不同的,美洲舰队的主要职责是保护美洲地区的帝国领地和百姓,而派遣舰队却是要夺取更多的领地和殖民地。
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美洲舰队的军费开支是由本地支出,而派遣舰队则完全由海军负责,所以驻扎舰队的规模会有一定的限制,毕竟美洲本地的人口是有限的。
抵达美洲的第一远征舰队拥有六艘远洋重巡航舰,分别叫致远、威远、绥远、靖远、平远和镇远,这也是近十年帝国海军的主力战舰,亦是帝国海军改革的最佳体现。
帝国建立之后,国家军事战略重心向大陆方向倾斜,先是诚王西征建立了关西绥靖区,继而北伐灭掉了满清余孽,然后是裕王西征,一路开疆拓土进入了黑海沿岸,海军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是因为帝国拥有大量的海外领地和殖民地,再加上次大陆、东非相继爆发战争,日本陷入内战,海军也维持了相当的规模。
但是从帝国十五年开始,帝国皇帝李君华就展开了海军和陆军的改革运动,原因就在于,帝国各阶层对于海军和陆军的地位和职责充满了疑惑。
要知道,帝国陆军参与的最后一次作战任务还是北伐漠北,而海军在印度洋海战之后就没有参加过任何一场像样的海战。随着裕王西征和理藩院下属的边疆区成立,人们发现,几乎所有的作战任务都有理藩院的藩兵承担了,而数量达到了四十五万规模的帝国陆军一直驻扎在海内行省,最多在西南边境进行武力展示,或者打一打土匪和一些西南作乱的土司。
如果陆军仅仅承担这种任务,而不去开疆拓土保卫边境,那为什么每年花费七百五十万两养这么一支大规模的军队?
而海军也是如此,巅峰时候,帝国海军拥有六十八艘六十四炮以上的战列舰,主要分布在本土舰队和印度洋舰队,但是这些强大的战列舰对远洋作战的适应非常孱弱,当年印度洋海战之中就出现了各种事故。
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海军没有像样的敌人,西方的殖民者已经完全被打垮了,英国人与荷兰人的海上武力都在下降,他们更多的依靠于帝国建立的印度洋秩序,早已不敢挑战,比如当年对帝国威胁最大的荷兰奥兰治级归国大帆船,超过一千五百吨的排水量,爪哇海战和印度洋海战的时候,这种大帆船都拥有七十门以上的火炮,除了战列舰,其余舰船都不是对手。
但是到了帝国十五年后,人们惊奇的发现,奥兰治级经过的改进,吨位扩大到了两千吨级,甚至更高,但是火炮数量却大大降低,火炮甲板被大量改造为货仓,常规状态下四十门左右的火炮逐渐降低到了二十门左右,到了帝国二十年后,甚至出现了完全取消火炮甲板的大帆船,只在船尾楼和露天甲板装一些短重炮和轻炮,这种火力就是应对普通海盗的。
后来是开普敦报告说,这些无火炮甲板的大帆船已经不是归国大帆船,它们一般从槟城出航,或者从巴达维亚起航,有武装船只护航抵达槟城再出发,而它们根本不返回欧洲,而只是到帝国在南非的自由港开普敦,在那里有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长租仓库,然后把货物直接放在仓库里,由武装运输船再从开普敦装载运输,前往欧洲。
印度洋航路上,他们采用小船队制度,几乎每月都有船只往返,而在大西洋航线,则是采用大船队制度,每年两趟运输。
荷兰人的做法很快被英国、葡萄牙效仿,而法国、丹麦两国的东印度做的更彻底,这两家东印度公司的船连印度洋都不进了,就在开普敦采购东方货物,或者派遣人员乘坐开普敦到槟城的月度班船,在槟城采购后,雇佣帝国船只,运货到开普敦,然后再用自己的船运回去,又一次丹麦东印度公司的船失火,直接在开普敦雇佣了帝国船只,挂上他们的国旗出发了。
这些国家的船连炮都没有了,为什么帝国还要维持这么大规模的战列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