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章七十 裁决朝鲜(2 / 2)

因此,想要接受普通的朝鲜移民,需要拥有一个巨大的人口基数,永宁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吕宋则有些差强人意。

当然,移民局也并非完全不近人情,在吕宋和北大年提出丁壮需求之后,移民局也调整了政策,那就是把大量的壮丁,特别是俘虏自朝鲜军队、衙署的丁壮充入劳改营,输送至吕宋和北大年,作为种植园劳动力、工矿劳动力和建筑劳工使用,一时间让两地的劳动力达到了饱和。

对于朝鲜的军事占领和系统性清算一直持续到了永历五年初,那个时候的清廷解决了陕西和陕甘叛乱,而在西南战场也取得了突破,解放了大量的兵力加入到了山东和朝鲜战场,在山东战场告急,朝鲜战场又面临五万规模的满清军队,而联军中不和或缺的战力,鲁监国系统的明军有急于赶赴舟山回援,外有强敌内有纷争,李明勋才下达了总撤退令。

实际上,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李明勋的预料,原本李明勋以为,对朝鲜的事实占领不会超过四个月,毕竟朝鲜有那么多的人口,满清军队加上临时武装起来的朝鲜仆从军就可以把朝鲜战场变成一个赔本买卖,但乌穆的超常发挥,让合众国军在短期内就把朝鲜最富庶人口最多的区域占据,让朝鲜不具备动员的基础,才最终让占领持续了十四个月。

正是因为判断的失误,让清算行动也变的朝令夕改,一开始占领军先抄走人和贵金属及贵重的财货,后来发现局势稳定又开始搬空粮仓,再后来发现占领是持续的,连人带牲畜的开始往济州搬运,到了末期,索性把朝鲜那些经过几次‘洗劫’的官衙、官邸甚至于某个城市直接承包给合众国的商人,这群人又彻彻底底的舔了一遍,把一些建材、花草、石雕等重量大不好运输的艺术品全部带走,甚至与一些砖块、条石乃至于佛像也被统统拆走。

而在这个过程中,一股思潮在占领军中涌动,那就是——既然朝鲜这么弱,满清的反击也不强,不如索性彻底占领了朝鲜,一个八百万人口的国家,怎么也相当于大陆两省之地,只要把犯官和国有土地租借给朝鲜百姓,并且大兴贸易,那所获定然是丰厚的。

然而,李明勋却拒绝了这个计划,坚决要求进行总撤退,原因很简单,合众国吞下朝鲜,那就是蛇吞象,要知道合众国也不过堪堪拥有四百万人口罢了,如何吞并两倍于己的文明国度呢?八百万人口的国家,就需要两万人规模的官僚队伍,这是合众国不可能拿的出来的,而占领这样一个国家,且要挡住来自辽东地区那越来越强的满清军队,又需要多少军队呢,朝鲜战场的开销肯定是超过了山东战场,这是合众国支应不起来的。

如果朝鲜和山东两个战场只能选一个,合众国自然是选择山东战场了。

而反过来说,朝鲜被满清占据又有有什么损失呢,这个国家的重要财富已经被清算一空,官僚队伍也近乎消失,统治这个国家的基础已经不存在了,满清需要多少人才能恢复这个国家的统治和生产呢,又需要多少时间,又需要投入多少呢?

更何况合众国在撤离之前做了两个重要决定,一是支持本地的农民义军——明火贼,把朝鲜府库中被明军挑选剩下的军火甲械统统扔给了明火贼,二是给朝鲜老百姓分地,把原先两班贵族和地主阶层的土地、房产(假如没被拆的话)全部分给朝鲜百姓。

前者是支持明火贼对朝鲜官府的反叛,而后者则是为满清和朝鲜旧有贵族的统治埋下一个炸弹,把土地分给百姓可能不会得到拥戴,但把土地从百姓手里抢回来,肯定会遭遇叛乱。

朝鲜已经不是满清的力量源泉反而需要满清的资源投入,这对于力量弱小的合众国来说,也是不错的局面了,更何况,盘踞在咸镜道一带的沈藩和李淏也无时无刻不再挑战着满清,前有纷争,背有芒刺,朝鲜,这个古老的封建国家,很长时间内都会处于混乱之中了。

在朝鲜乱成一锅粥的时候,遥远的大陆战场上,满清军队正快速的占据上风。

从永历三年秋天开始,满清军队就开始了对西南战场的进攻,两广仍然是主战场,济尔哈朗这位满清辅政叔王在武昌坐镇全局,把麾下满洲军队大部送往前线,交由三汉藩指挥,也为监军之用,孔有德负责进攻广西,而尚可喜和刚刚从因‘逃奴案’自杀的耿仲明手中接过藩权的耿继茂联手进攻广东,满清军队在西南战场汇聚了十五万的兵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藩和精挑细选的绿营,可谓全国精锐汇聚了,仅仅是前线的兵马便有七万人之多。

孔有德作为三汉藩之首,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收复了湖广全部,但是其战果是高开低走,在进军桂林的途中,在全州、灵渠、岩关一线碰的是头破血流,南明首辅瞿式耜率军严防死守,在严酷的峡谷地形中,兵力多寡并非关键,孔有德的优势发挥不出来。

尚可喜进攻广东一开始便遇到了困难,李成栋先死守赣州,拖延了两个月,然后坚守梅关。

瞿式耜利用地形优势把战斗拖延到了永历四年的冬季,广东的坚守同样取得了如此成果,可以说,让两部坚守的信心来源是云南的大西军的那十万雄兵,可惜的是,两广同样失望了,孙可望与李定国并未有出援两广的计划,因为这两个人都很明白,出援两广也只能是救一时之急,于抗清大业并无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