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四一 棋盘(1 / 2)

绍杰给阿里提供的策略是,在突尼斯地方制造冲突,只要冲突制造起来,就可以向奥斯曼帝国要求军队增援。

“如果我要,他们会给吗?”阿里显然不相信。

“是的,他们会给。因为阿玛尔会主张给。”绍杰很有信心的回答。

提起阿玛尔, 阿里也有些头疼。阿玛尔算是阿里的伯乐,虽然之前二人也有过龌龊,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阿里成为地方豪强的过程中,阿玛尔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不断把经过训练和武装的贝都因人送到阿里的手中,且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正是有阿玛尔的支持, 阿里整合了突尼斯本地的部落武装,而他突尼斯帕夏的名头,也是阿玛尔帮忙搞到的。

但阿玛尔从来就不是他坚定的支持者,虽然阿玛尔多年来掌握埃及和西奈两个行省,也是地方豪强,但他却是不折不扣的中央派,一直坚定的支持权力向伊斯坦布尔集中。

在过去的几年里,阿玛尔不止一次

的想要找一个人替换掉阿里,防止阿里经营日久,割据一方。同时在突尼斯的权贵、将领之中,不断拉拢分化,这些让阿里都很头疼,只不过,阿里也很聪明,不断的收买与拉拢,让突尼斯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地方割据政权。

而阿里也就明白过来了,绍杰的建议是让他故意卖个破绽, 让阿玛尔以为自己有夺回突尼斯控制权的机会,自然就会派遣军队前来。

阿里想了想,似乎这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因为只要现在殖民者威胁的是埃及,只要突尼斯这边一爆发战事,那么肯定会在埃及方向选择缓和,而阿玛尔帕夏肯定也愿意自己所掌握的埃及处于安全稳定的环境之中,突尼斯爆发冲突,就是祸水西引。

“阿玛尔帕夏虽然是中央派,但却在地方掌权多年。在伊斯坦布尔的影响力更多的依赖于他的家族,而他的家族也乐于见到突尼斯爆发战争。但却不会把中央掌握的军队派遣到这里来,等到那个时候,什么军队会来突尼斯呢?”绍杰主动问道。

不论是阿里还是阿玛尔,眼睛还是盯着自己脚下这一亩三分地,在伊斯坦布尔,却要面临一个更具有战略性的威胁,那就是奥地利帝国。

自从维也纳之战后,奥斯曼帝国就再也没有对外发起过战争,虽然也参与了一些地方冲突,但从未真正发起过国战。二十五年来,奥斯曼帝国一直在进行国内的改革,这种改革从军事改革开始,逐渐转向经济改革,乃至政治改革。

按理说,一个国家经历了这么久的改革与发展,应该获得了发展,国家实力有所增强才是。

但事实并非如此,奥斯曼帝国确实有所进步,但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其依旧是一个封建闭塞的国家。这主要是由其国家构成决定的,早期,科普鲁律家族非常支持改革,建立了纯火器的军队,从帝国引入教官和装备,把军队的技术和战术水准推动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

一度,奥斯曼帝国要选择对俄国或者奥地利帝国进行复仇,但紧随其后的改革就让这种雄心壮志消弭,因为科普鲁律家族发起了财政改革,要削弱地方豪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确定新的税收体制。但这种对国内既得利益者有伤害的改革,注定不会得到支持,轰轰烈烈的改革最终宣布了失败。

导致的结果就是,埃及和西奈以特别行政区的形式,建立起了现代化的法律、税收和经济体系,但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其他土地仍然是封闭且落后的。科普鲁律家族内部的斗争也让改革一度停顿,继而就再也推动不下去了。

原因在于,科普鲁律家族推动的改革,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但发现,所谓改革,带来的不是富国强兵,虽然国家越来越开放,民族主义崛起,地方越发的分裂,地方的分裂倾向和独立倾向越发的明显。

这还是帝国努力维持与奥斯曼帝国关系的前提下,如果帝国主动发起对奥斯曼帝国的殖民,那这个国家的环境会更加糟糕。

但也就是帝国不对奥斯曼发起挑战,对于奥地利帝国、欧洲其他国家来说,奥斯曼帝国确实永远的敌人和目标。

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后,奥斯曼帝国重新找到了一个新的切入点,那就是与西班牙合作,对抗奥地利帝国。

这也是无奈的选择,因为西欧三国不仅对北非这一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范围进行殖民活动,还为了对抗帝国,拉拢奥地利帝国。而其与俄国的关系也在不断升温,导致的结果就是,奥斯曼帝国独木难支,在西班牙王国走出财政危机,开始建立现代化海军之后,奥斯曼帝国主动递上去了橄榄枝,寻求合作。

虽然双方暂时未曾结成联盟,但合作意愿相当强烈。

这也是欧洲秩序的问题所在,英法奥俄四个欧洲大国之间不断靠近,其中英法已经建立了同盟关系,但却没有与奥地利和俄国建立同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英法两国知道,一旦四国同盟建立,那么帝国就会牵头,成立由奥斯曼帝国、西班牙王国、乌克兰联邦和普鲁士王国、瑞典王国组成的六国联盟。

显然,四国同盟对抗不过六国同盟,因此英法一直就不敢轻易扩大同盟范围,以免引发连锁反应。

在奥斯曼帝国掌权者眼里,奥地利帝国是第一号对手,其实原因特别简单,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必然是在欧洲方向取得开拓,而在神圣同盟战争、俄土战争之中,奥斯曼帝国丢失了在巴尔干半岛太多的土地,国内存在强烈的复仇意愿。

相对来说,北非除了埃及,原本也只是势力范围,根本没有形成有效统治。而英法两国并未直接切割奥斯曼帝国的直接利益,相反却在一些事情上可以有所合作。

此时,奥斯曼帝国的战略重心完全对准了欧洲方向,一门心思的想要在奥地利帝国那里寻求突破。这既符合奥斯曼帝国所拥有的地缘政治和战略环境,也是奥斯曼帝国的内部政治变动导致的。

在第二次科普鲁律改革失败后,科普鲁律家族的权势并未收到影响,反而进一步的扩大。那是因为在内部的竞争中,阿玛尔的父亲法佐取得了对兄弟侯赛因的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