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孩子们每人佩着一枝后膛枪,一把军刀,对于他们中的不少人来说,枪显得太重,刀也显得太长,因为他们实在太小。不过他们仍然像模像样的训练着。
而指挥他们的那个教练排长,和其中的十几个孩子长得很像,他们大概是兄弟,弟兄们在大哥的指挥下进行训练,这也是卫所里最常见的。
对此,没有人感到奇怪。他们都出身于军户家庭,而陈哲昆和司玉宇都是勋臣家庭出身,知道大明的军户的每家子女数目平均都超过8个,为什么会这么多子女,因为军户家庭普遍都是小康之家,多子多福嘛。这些小兵虽然岁数不大,但是操练时的动作都做得十分准确,而且教练的命令下达也很准确。
“如果不准确才让人觉得奇怪哩!”
司玉宇自言自语道。
毕竟,他们都是自幼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下也早就学会了,当然他们不是来看孩子们操练的。
在他们观看孩子们操练时,已经有士兵过来询问他们的来意了。
“我们是从内地来的探险队,准备从这里罗荒野考察。”
“内地的探险队?国子监的?”
士兵询问道。
“不是,个人组织的探险队,在下姓陈,陈哲昆。”
在士兵进入卫所禀报后,卫所指挥亲自出来了。
卫指挥大概50岁左右的模样,虽然年长,但体格看起来很健壮,斑白的头发,炯炯有神的眼睛,典型的军人模样。
他的举止很使陈哲昆回想起五军都督府里那些老下级军官的那种的举止。
在陈哲昆向指挥介绍自己的来意时,卫指挥使却盯着他看,就在陈哲昆有些摸不着头脑时,卫指挥已经抓住他的手,欢喜的问道:
“你姓陈?是出身康国公府吧?”
“陈兄是康国公家的九公子。”
“啊!没想到居然见到国公爷的公子!欢迎!欢迎!在下宋安川,当年在山东乡兵时,曾经在国公爷麾下当差。”
指挥使显得极为兴奋,西出阳关无故人,或许兴安省没有玉门关,但这里同样很难见到故人,毕竟,这里只有大明的卫所,甚至就连移民也很少见。
“这位是?姓司,莫不是颖昌侯家的公子吗?”
宋安川问道,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又激动道。
“哎呀,当年在下也曾随颖昌侯打过沈阳城,那一仗打的可真是爽快啊……”
别看只是随口这么一说,但是却充分拉近了双方之间的关系,其实,这也是勋臣最大的优势,他们在军中有着大量的老部下。
当然,这也是历代皇帝所忌讳的,也是他们打压功臣的原因,不过乾圣皇帝却没有这方面的顾忌,因为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对于皇帝都是感恩戴德的,他们绝对不会因为一个老上级,就铤而走险,放着安生日子不过,随着“老上级”造反……
也正因如此,在军中,无论是选将军还是士兵,都不会避讳这些关系。在得知是老上级的后人来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
激动不已的宋安川,立即命人设宴款待这些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