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元道会,太上邀请一众道人共议祖地传道一事,原本云里雾里背后的东西,到这里,终于水落石出了。
太上先行了一步,这一步,走在众人前面,也走在众道前面。
孔子向他问道,有半师之谊。
他西出化胡,与多宝也有半师之谊。
孔子向他问道,问的是有为之道。
他与释迦摩尼论道,启迪的却是无为之道。
如果说孔子的儒家有为济世之道是阳,那么释迦摩尼的无为避世之道便为阴。
如果说释迦摩尼的无为之道是阳,那么孔子的有为之道便是阴。
这里的阴阳不是互济,而是大道相争。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是儒,了却红尘,逆来顺受,是佛。儒落在实处,脚踏实地,佛在虚,在悟,在空,儒与佛,一东一西,一阴一阳,人道花开两岸,却是大道相悖,势必争锋。
老子不敢为天下先,退了一步,却合了上善若水,立于了不败之地。
从此儒释道,道退居最后,将大道之争留给儒与释迦佛教。
与阐截相争,人教超然立于不败之地,何其相像。
六千年前,他先行一步,在人族传道,六千年后,他又先行一步,在人道祖地分立阴阳。
这位人教教主谋划之深远,不到水落石出,真没人看得明白。
截教没了,阐教名存实亡,佛教起,他分立佛教,又腾出地方给儒教,他自己改人教为道教再次地位超然,不管是佛胜,还是儒胜,他都立于不败之地,他的道也与世长存,一篇五千言《道德经》高居万经之首,可传万世至人道尽头。
话不多,五千言足矣,经不多,一篇足够。
后世之人,批过万经,也不敢批《道德经》。
一切皆在吾掌中,唯一想不明白的是先他一步那人,不知她落脚何处?
想不明白,所以一直会想,看不清楚,所以一直会看。
石矶站在骷髅崖,看着远方的风景,她落在别人眼中又是另一道风景。
她看得极远,别人也想得极远,她们谁都不曾打扰谁。
尽管她们看到的想到的都是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