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分谈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谈的,大隋和高丽以浿水为界,浿水以北归大隋,以南归高丽,高建武有意见也不敢说话;高丽和新罗、百济早就有既定的边界线,三方也不用刻意谈。
所以要谈的主要还是新罗和百济两国,但是新罗真兴王和百济圣王在550—552年联合攻击高句丽之时,已经划分好边界,只不过真兴王出尔反尔、背信弃义的夺取属于百姓汉江下游,导致两国反目成仇。
新罗现在只要按照当时盟约归还百济的领土即可。所谓的大隋和高丽、新罗、百济的四方会谈,在杨集大包大揽、无人敢反对的前提之下,不到一刻时间就谈妥了。
议好此事,杨集和高建武、扶余章、金德曼订下了鬼都不信的互不侵犯盟约。
对于宗主国
“大隋”一手主导的盟约,高建武和扶余章、金德曼其实都很高兴、都很欢迎,他们三个国家打来打去、打到现在,全部变得成了一贫如洗、食不果腹的穷光蛋。
一旦隋军歼灭了高句丽残余势力、退回北方,那么三个穷光蛋肯定都以休养生息为主;问题是他们也曾搞过这类盟约,可每次没过多久就撕毁了,如此便互不信任、互相提防、互相偷袭。
但是现在由宗主国来主导,其杀伤力和公信力、震慑力完全可信,既然三国都不敢违背大隋的意志,大家都能安心的休养生息了。
以后谁先恢复过来,谁就占据战争的主动权。至于隋朝……呵呵,谁给得多、谁会讨好卖乖、谁找对了贿赂的对象,他们就会支持谁;此理,自古皆然!
这一刻,高建武和扶余章、金德曼的心思是互通的,他们在四份盟约上一一署好名字、印上印章,然后不约而同的看了杨集一眼——这一位,绝对是最佳的贿赂对象。
此行,扶余章收获最大,他那
“寡母与京师南池之池龙交通而生”的身世虽然是假的,可他在政治场上军事上极具天赋,自从傍上大隋这棵大树,他便将国策制定下来,努力活成大隋在海东三国里的代表。
他这次依约带了四万大军出征,基本上是把能用的精兵都带来了,之前他担心大隋将百济视为敢死队、用完便弃,却不想自己没有取得多少战绩,杨集就非常干脆大方的送了他一份天大的礼物,这让他心中非常感动,也更加坚定了抱大腿之志。
他的士兵都在海谷一带休整,而高句丽在南方的精兵所剩无几,打下来非常容易。
如果他征服几十座城,不但进一步获得大隋好感,还能借助战争拿到丰厚的物资,所以签约完毕,便与杨集等人辞别,冒着倾盆大雨离开了长安城。
高建武和松尊有动摇平壤城守军军心的任务,见到扶余章如此积极,他们生恐自己被比下去,也告辞离开。
新罗正使金德曼、副使里夫的心情和扶余章一样,加上他们要第一时间将这边的消息回馈给坐立不安的金白净等人,于是也表示愿意出兵参战、进攻高句丽东南方的狌川、杨口、猪足、翼岘一带。
杨集乐见其成、自无不允。送走客人,杨集向周法尚问起平壤攻防战的军事部署。
他是主帅,向来只管大方向上的行动,细节上部署都是由作战的将领负责将安排,周法尚未免舰队被高句丽人偷袭烧毁,让水师依靠在浿水入海口的牛山港,那里距离平壤城只有二十多里路,而北岸由井钺军把守、南岸由监视汉城军的骁果军镇守。
浿水也就是大同江,而隋朝时代的平壤城位于浿水北岸,亦是一座被内外两重高大城墙合围的
“回”字形大城,城门有四座一主两侧的大门,城周将近四十里。为了攻克坚城平壤,杨集也曾考虑过三套作战方法:一是速战速决,将浿水中游的高句丽歼灭后,强夺城池。
然而对方准备得十分充分,而隋军在这段时间之内却要一一拔除据点,最终使速战速决的作战方法也破产了。
二是配合城中内应檀允部,夜袭平壤城,以最小代价攻克平壤,但是高句丽水师的存在,以及平壤城
“回”字形的建筑风格,让此法不太稳妥。三是隋军一旦进攻受阻,将不得不面对高句丽城中守军的顽强防御;在这种情况之下,隋军需要动用重型攻城器械才可能攻克平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