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下现在和接下来要出现的异族(1 / 2)

三国之小君子 青烟慕 3963 字 2021-09-06

接下来我会开通异族副本,但是这个副本可不是简单副本,我习惯于用事实说话,所以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诸位。

这个时期的异族副本是地狱级的。

当然,如果现在不打,再过五十年,等到拓跋力微进化,等到刘豹崛起,刘渊出现,秃发树机能登场,这副本将会变成绝境。

先说一下前因,也就是异族第二次大崛起,檀石槐。

他的实力到底有多么强。

《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九年夏,遂分骑数万人入缘边九郡,并杀掠吏人。于是复遣张奂击之,鲜卑乃出塞去。朝廷积患之而不能制,遂遣使持印绶封檀石槐为王,欲与和亲。檀石槐不肯受,而寇抄滋甚。乃自分其地为三部:从右北平以东至辽东,接夫余、濊貊二十余邑为东部,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十余邑为中部,从上谷以西至敦煌、乌孙二十余邑为西部。各置大人主领之,皆属檀石槐。

《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光和元年冬,又寇酒泉,缘边莫不被毒。种众日多,田畜射猎不足给食,檀石槐乃自徇行,见乌集秦水广从数百里,水停不流,其中有鱼,不能得之。闻倭人善网捕,于是东击倭人国,得千余家,徙置秦水上。令捕鱼以助粮食。

《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檀石槐乃立庭于弹汗山歠仇水上,去高柳北三百余里,兵马甚盛,东西部大人皆归焉。因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

地盘,攻打的敌人,半统一整合塞外。

当然,他活的太短了,所以他并没有真的创造奇迹,但是他却是给了所有异族,尤其是刚刚崛起的鲜卑,一个充满野心的未来。

他们可以行!

另外,当初在檀石槐末期乃至余部纵横并州的时候,大汉共计出兵数次交战,尽数失败。

其中凉州三明的副将被他们差不多打光了,有史可查张辽,吕布都和对方交过手,因为没死在他们手里,所以留下了勇将之名。

之后再说三国时期,异族的实力到底多么强。

白狼山一战,曹孟德大胜,朔方一战,曹彰大胜,北疆之战,曹孟德一路胜利。

但是!

从灵帝末开始,五原,云中,雁门,朔方,北地,上郡,上谷,渔阳,右北平等十余个北疆郡县接连丢失。

河西失而复得,得而复失,之后直到唐朝了。

湟中,泸水全数失守,雍凉四个屯田地就剩下了半个陇右,武都阴平地震没了,湟中被烧当羌占据了,泸水被也被羌胡占据了。

北疆之地中,五原,云中最先丢失,之后朔方北地,上郡紧随其后,幽州在公孙瓒去世之后也慢慢开始沦陷。

这个过程知道西晋建立,都没有任何的改观。

实际上,白狼山之战也好,朔方之战也好,还是北江之战,都只是抵挡住了异族的继续入侵。

从桓帝开始到西晋建立,整个中原没有任何进取的可能性。

至于为什么,因为那一百四十年左右的小冰河时期。

单纯记录在了史书之中的,从和帝永元元年,也就是公元89年,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这段时间,一共一百三十一年的时间里。

攻击发生水灾五十四次,旱灾四十次,地震六十九次,蝗灾二十九次,瘟疫十八次,冰雹四十一次。

基本上年年有灾,而且是记录在正规官方史书,这句话的意思是,地方性质的小型灾难未曾记录在案。

之后在建安二十五年之后,汉朝正式宣布结束,但是灾难没有结束。

在这之后已经是断断续续几十年的灾难没完没了,基本上除了建安七年到建安十三年缓和一段时间,黄初年间不算好也算不上太坏,从曹叡到司马炎,基本上就没停过。

作者大概估算了一下,这场小冰河时期一共发生了一百四十余年,没有任何种田流生存的可能。

而在小冰河的影响下,异族收到的威胁却是小了许多。

最开始是他们身处之地本就气候恶劣,适应能力更强。

之后因为檀石槐与百年羌乱导致了泸水,湟中,还有诸如塞外诸多绿洲都被异族抢走,包括青海附近的牦牛羌,钟羌,西川外面的发羌,青衣羌,因为气候或者水域问题,都得以活命。

整体而言,在建安初期过后,整个异族已经缓了过来,而中原名将虽多,民生崩塌。

从汉末的三千万人一路内迁北疆,山越,蛮夷等等等等,到西晋一统天下,一共剩下了八百万人左右。

那个时候可以说就算世家还能藏人,也没有多大的力气了,算上山里的,藏起来的,他最多超不过千万。

如果算上这百来年的内迁,等于死掉了八成之多。

而活下来的,绝大部分是吃着人肉撑过来的。

虽然很难想象,但这就是事实。

以现在书中的时间,如果再过五十年,异族就会涌现出一批完全有资格冲进武庙的名将。

关于这点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对南北朝历史有了解的,你们应该会知道,不知道也可以查一下。

以史书来说,现在异族北疆可以轻易凑出五十万精锐士卒,青海羌族诸多部落能够拿出来二十万以上的骑兵。

鲜卑三大部落数十小部落,入了史书的是以万人为基础单位,当然我说的不是他们的战士。

但是大部落是以万户打底,一户按照规矩是两到三名青壮可以从军....

乌桓现在正是崛起最为雄壮的时候,控弦之士本就不下十万之众,只是无比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