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统一基本认识(1 / 2)

曹操说道:“一般情况下,肯定是两线夹攻为上,但文若给出这个选择,是否是更倾向于后者?”

荀彧回道:“正是。”

“这就涉及出师的名义,和世间众人的看法。不论天子诏令,还是牵招、崔琰之事,都不是以剿灭袁绍为目的。”

郭嘉也说道:“从战略上来看,也应该暂停正面攻势。”

“袁绍内部派别林立,上位者又没有处理好,反而搞得内斗不断。”

“如果我军攻势猛烈,对方肯定会团结自保,反之分化瓦解,推动其内斗,不久定有再大举进攻的机会。”

其他文武听了荀彧从大义分析,郭嘉从战略和人心分析,恍然大悟。

曹操当然早就这么认为,他召集众人讨论,又有所微微引导,正是想以此统一众文武观点。

此时目的达到,他当然“接受”荀彧郭嘉的建议。

夏侯惇、程昱也完成渡河,拿下邺城以南各地。

青州方面,臧霸部推进到河边就停下。

一方面是因为长史王修深得民心,百姓多响应他的号召参战或者偏移。

另一方面,不论是泰山寇,还是曹操的青州兵都以擅战但好劫掠著称,百姓深恶之,抵抗力度比较强。

河北的战事稍停,可天下却因为曹操瞬间攻克邺城而沸腾。

洛阳的众人更加警惕曹操。

刘协加速他的复兴大汉的计划,派人密诏江东孙策,表示天子时刻期待他这样的年轻重臣,暗示其向北进攻。

刘表甚至写信劝说袁绍,让他千万别再攻打幽州,最后便宜了曹操。

......

韩遂、张鲁则哀叹曹操打袁绍不打童远。

他们还不敢有丝毫怨言,反而又去求着曹操支援。

新西凉军压力增大。

有一批将领军吏认为,已经战胜马超,还推进到北地、安定郡南部以及关陇道。有这种成果,应该与韩遂、马超停战,回头关注冀州情况。

特别是童远鼓励新西凉军自下而上讨论,这种想法被多数人所支持。

徐荣知道童远是想打下去的,问道:“主公,是不是这个特殊时候,不该放纵士卒军吏讨论,让他们优先服从命令?”

这种情况,让童远思考颇多,联想到后世许多理论。

不知道他的选择对不对,但他有这样的实力进行尝试。

“不用如此。”童远似乎一点也不担心这种情况。

徐荣有点严肃,劝道:“与韩遂停战,转战河北,固然可以赢得军心,但东奔西走,没有朝一个方向用力,并非上策。”

他与童远是亦师生亦统属的关系,有什么话基本都可以直言。

童远刚来到这个时代,对于军事只知皮毛,碰见稍厉害的对手就会掉链子。

幸亏后来得到徐荣,才迅速成长起来,从战白波军开始,成为优秀统帅。

他当然理解徐荣的话。

只是这回徐荣没有猜对他的想法。

“某并非要顺应这种非常自发的想法,而是让士卒军吏思考,再发挥政教系统的作用,让他们理解认同继续作战,最终上下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