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令李隆基惊讶的是,杨钊却拒绝了。
“回陛下,臣并非要做看管市门的市署令,那些依章令而行的杂事,碌碌之辈皆可为之,臣不愿为。臣要做的是整顿西市,繁其商贸,扩其物产,增其财源,以富我大唐国。”
“你打算如何整顿?又如何繁商贸,增财源?”
李隆基来兴趣了。
近些年来,他对政事的兴致已大不如前,可一提到钱,他还是很有兴致的。
“臣打算以赋税为杠杆,整饬商贸秩序,撬动货物流通。”杨钊简要回答。
他也只能这样回答,真要展开来说,恐怕一天也说不完,李隆基也未必有那个兴趣听下去。
“赋税为杠杆……”李隆基还从未听过这个说法,但他却听出了关键点,“你打算向西市里的商户征税?”
“正是。不收税,何以充盈国库?征税还能起到诸般作用。常言道,钱财能使鬼推磨,用在西市监管上,也有同样的功效。”
李隆基倒是同意征税的,能躺着收钱的事,能是什么坏事?
不过他有他的顾虑:“之前,朕也曾提过广开税源一事,可却被都堂(政事堂的别称)驳了回来。他们告诉朕,征税,乃是与万民争利,国富则民贫,非不得已不可为之。民生不易,君父当常思百姓疾苦,减少开支,少征赋税。如今你却劝我多征税?孰是孰非,朕也不甚明白。”
“臣以为,国富才有民富,民贫,实乃国贫。”
“何时见得?”
李隆基坐了下来,安心听取杨钊的意见。
杨钊道:“民如漫天繁星,虽繁多而无聚合之力,纵使万星闪烁,争辉夜空,又怎比得上烈日当空,光芒万丈?”
“民如星,国如日……”
“正是。群星闪烁,不过是借日月之光,而一旦日昏月暗,则必定星群暗淡,天地无光。”
“好一个‘群星闪烁,不过借日月之光’,哈哈哈!困扰朕多年的谜团,倒被你一两句话给说明白了。说得好啊!”李隆基抚须叫好。
高力士和杨贵妃等人常伴在李隆基身边,近年来一提到政事,李隆基无不是愁容满面,或一脸倦怠,像此刻这般兴致盎然,殊是罕见,他们也都惊讶万分。
不过杨贵妃的惊讶背后是惊喜,高力士的惊讶背后却是忧虑。
这个杨钊远比他想象的更难以处理。
而且,杨钊不但依附在李林甫门下,还多了杨贵妃这层关系,如此看来,一旦李隆基的龙体欠安,帝国能否平稳过渡下去,又多了一层隐患了。
杨钊虽得到李隆基的夸赞,可他也担心自己的谏言变做了谗言,李隆基听了后,真的就去向百姓多派赋税了。
为此,他特意解释道:“欲使日月增光,却也不可使繁星无光,二者应相辅相成,相伴而生。便拿眼下来说,臣劝陛下为日月聚光,并非是急于向百姓派征,臣只是要在西市开征,为日月引光,以图后日。”
“不向百姓派征,却要在西市开征……这二者,有什么区别吗?”
“有。都堂诸公劝陛下息赋税,皆因税民为贫苦百姓,他们大多生活艰辛,吃穿用度之外,几无盈余,确实不应再追加赋税;如今臣劝陛下征税,税民乃是西市商户。陛下何妨想一下,能在西市租用店肆、贸易货物的,会是贫苦百姓吗?”
“哈哈!你真是个妙人。”李隆基听明白了杨钊的意思,倒正合了他的心意,让他大笑起来,“朕听明白了。不过朕可要提醒你,能在西市租用店肆的,既不是贫苦百姓,但也不是你一个度支员外郎可以随便招惹的。”
“臣只知为大唐国办事,为陛下办事,不懂何为招惹?臣也无意招惹任何人。”
“哈哈哈哈!”
李隆基又一次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