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她找到了李林甫。
两人一拍即合。
李林甫在朝中为李瑁培植党羽,让李瑁在朝官中获得了打量支持;而武惠妃则在宫内为李林甫说话,最终帮助李林甫如愿挤走了声名正盛的张九龄,升任中书令(右相),成为百官之首……
后宫中有武惠妃,朝堂上有李林甫,可李瑁并没能最后成为太子。
因为就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武惠妃死了。
武惠妃一死,所有依附在武惠妃和李瑁身边的势力瞬间瓦解。
但对李亨来说,武惠妃可死的太是时候了。
甚至在武惠妃死后,越来越多的谣言传出,前太子李瑛便是武惠妃构陷而死的,武惠妃也正是心中有鬼,才惶恐不安,直至死去的。
这些流言,进一步打击了武惠妃和李瑁的残余势力,李亨晋升为太子,也就顺理成章了……
对李林甫来说,不管武惠妃是怎么死的,反正武惠妃一死,他便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地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李亨成为了新任太子。
其他官员还能及时调换码头,但已被李亨视为仇敌的李林甫却不能。
好在经历过亲子“谋逆”的李隆基虽任命了新太子,却也对太子的权力严加防范,李林甫才躲过了清算,稳住了他的宰相之位……
这也是为什么韦家一定要除掉李林甫。只要李林甫还在朝堂上,李亨的太子之位便坐不稳,随时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李瑛。
而对李林甫来说,李隆基越来越老了,李亨随时都可能转正为帝国的下任天子,那时,也是他死无葬身之地的时候。所以无论他用尽什么办法,也要抓紧时间把李亨从太子位置上撵下来。
整个这起事件中,都没有看见杨贵妃的影子。
但做为曾经的李瑁的妻子、寿王妃,她又怎么可能脱得了干系?
据此,便可以大略得出李林甫书信的内容了。
包括之前李林甫一再对韦家隐忍,不急于反击,无非是因为他的目标并不单单是韦家,而是要通过韦家把李亨也牵连进来。
所以他要给杨贵妃写这封信。
他要跟杨贵妃旧事重提,希望杨贵妃能和他一道,完成他们在开元二十五年时没能完成的事情,将李瑁扶为太子,把现太子李亨赶下去。
要实现这个目的,李林甫必须要有宫内的支持。
只可惜,杨贵妃并不是武惠妃。
她方才的态度已经表明了,她绝不会参与进来。
至于原因……
杨钊不清楚杨贵妃和李瑁二人有着怎样的感情,所以就不确定是否是因为杨贵妃已经断了旧情,才拒绝了李林甫的提议……
事实上,在整个这件事中,李瑁根本就不重要。
包括李林甫想要扶持他,也不过是拿他来除去李亨。
只要能除去李亨,无论再换成哪个亲王来当太子,哪怕是从小由李亨带大的永王李璘,李林甫都没有意见。
而杨贵妃拒绝李林甫的关键也不在李瑁身上。
杨钊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杨贵妃既缺乏基本的政治能力,也是打从骨子里反感这些政治上的斗争的。
或许,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