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五百顷土地(2 / 2)

“这是为何?……”

杜甫短暂地疑惑后,随即明白了过来:“杨兄提醒得是。这便跟去集市上买东西是一个道理,要价得高,随后才有还价的余地。”

“正是这个道理。杜兄性情秉直,不喜欢藏污纳私;可并非人人也都是这么爽快,杜兄要跟他们打交道,免不了得用点小心思。”

“承蒙杨兄抬爱。”杜甫点头应道。

随后见杨钊虽面带微笑,实则面色凝重,杜甫保证道:“杨兄放心,这是关系到扶风县万千老百姓生计的大事,纵使杜某粉身碎骨,也定会把这五百顷土地拿到手。”

文人就是喜欢夸张。

杨钊笑了笑:“杜兄言重了。目前崔庄主尚在京师,玉溪园内本就该由杜兄做主。即便想要征得崔庄主同意,扶风离京师也不远,不过一封书信的事。只是这山庄内奴仆众多,他们可不晓得什么家国大义,还要烦劳杜兄多费些唇舌。”

可实际情况也没有杨钊说得这样轻松。

俗话说,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玉溪园内自崔顶、房主管以下,他们借着玉溪园敛聚了无数的财富,又怎肯轻易将土地让出来?

便是最底层的那些佃户们,他们只需向玉溪园孝敬钱财,比身为朝廷课农时缴得少多了,也不愿意失去土地,再次沦为县里的籍民。

杜甫又是一介文士,不晓得底下人的手段,论心计和那些龌龊伎俩,他远远不是房主管等人的对手……

可杨钊也只能说到这个地步了,剩下来玉溪园里的事,只能交由杜甫去努力争取。

当然他没将所有希望都放在杜甫身上。

他教杜甫要高价要地,方能坐地还价,想得到五百顷便要开口一千顷。

其实同样的套路他也用在了杜甫身上。对于玉溪园,他的心里底线是两百顷,却跟杜甫要了五百顷,便也是留了个“还价”的空间。

毕竟县里又不止玉溪园一家豪绅在兼并土地,不过玉溪园是其中最大的一家,只要在玉溪园这里撕开了口子,整盘棋就活了,其他家也必须得吐一些土地出来……

还有法门寺那里也可以去尝试一下……

这样一通交流下来,天早黑了。

杜甫定要强留杨钊在山庄内过夜,晚上还要秉烛夜谈,杨钊也就顺势留下了来。

因为他知道,若干年后,他身前这名苦酸长相的文人将会以“诗圣”之名留芳千古,能和诗圣秉烛夜谈,也不失为一桩美事。

若诗圣再起了兴致,写一首《题夏日遇杨三》之类的诗篇,那他也可以跟着一块名留千古了。

可今日杜甫却没有写诗的雅兴。

反倒给杨钊讲了一件逸事。

原来,杜甫正准备动身去齐鲁,原因是自从在长安与李白得见后,他甚是倾慕。后来李白离开了长安,两人便无缘再见。近来他又从旁人那里得知李白在齐鲁一带飘游,他正好近来无事,所以便打算也去齐鲁寻谪仙人痛快畅饮一番。

但现在杜甫又走不成了,因为他答应了杨钊,要从玉溪园里拿出五百顷土地来。

听到这个消息时,杨钊心里暗自忏悔了一下,若是因为他而误了诗仙和诗圣的聚会,这个罪名也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