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钊一一解答:
“商户们愿意把钱财存放在柜坊里,一则是出于商贸需要,再则便是对柜坊的信任,只要柜坊的信誉还在,他们便不会贸然来挤兑。所以,臣接手柜坊之后,先是严守柜坊实际亏损的秘密,再想了些办法维持住因柜坊转手而丢失的商户们的信任,最后再采取新的计息方法,对商户们诱之以利……总算稳住了形势,让他们不来柜坊挤兑,同时也保住了柜坊内的财富。”
李隆基脸上神色难定。
“至于臣为何接手萧氏柜坊。”杨钊顿了一气后继续解答,“臣领命去了西市后,到如今,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除掉定远帮,敲山震虎。西市里大小帮派组织林立,这些帮派,敲诈商户,多行不轨,既严重阻遏了商贸运行和发展,也将商户们的钱财搜刮一空。臣既要在西市里开税源,为朝廷敛赋,便不能任由商户们的钱财落入帮派之手,否则,商户们没了钱,也就断了朝廷的税源。
“二是驱逐萧家,接手柜坊。萧家本也是帮派之一,同样在西市内敲诈勒索,聚众行凶,必欲除之而后快。而他们手里的柜坊,汇聚了西市内的巨量财富,非得掌控在朝廷的手里不可,否则,一旦萧氏柜坊出现动乱,整个西市、乃至大唐商贸就会出现动乱。将国家经济命脉交于私人之手,实为不智。这就好比把天下粮食堆放在一个仓库里,或把四海内的军队交给一个将领去统领,一旦这个仓库或将军有了意外,整个国家便会面临灾难。所以,无论萧氏柜坊亏损与否,臣都必须得接掌柜坊。”
杨钊解释完了,继续伏地请罪。
轮到李隆基定夺了。
可李隆基现在却很尴尬。
他虽然不懂柜坊,却听明白了杨钊的话。
显然,杨钊并没有做错什么,反倒是用他的才智和能力在实心实意地干事。
李隆基的尴尬就在于,他刚才已经理直气壮地训斥了杨钊。
如果他此时反过来奖赏杨钊,体察杨钊的一片苦心,不但是打了他自己的脸,同时也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旁人,他李隆基昏庸无知,偏听了闲言,不懂理财,才会冤枉了忠良。
想要继续责难杨钊,可杨钊方才的那番解释,又句句在理,让他找不出来可以斥责的地方。
最后,再看着杨钊带来的几箱贺礼,李隆基灵光一闪,终于又找到了理由。
他恢复了君王的气度,居高而下地斥责道:“既然如你所说,你接手的是几座亏空的柜坊,那你就应当勤俭节约,勉力操持,而不是再浪费钱财来孝敬朕。须知,恪尽职守,实心实意办事,才是对朕和大唐国的忠心,而不是时时刻刻想着来讨好臣。朕要的,是骨鲠忠臣,而非逢迎佞臣。”
先是嫌杨钊孝敬的钱财少了,现在原地大转变,斥责杨钊不该孝敬。
其中转变的原委,杨钊心知肚明。
他顿首拜道:“臣,谨记陛下教诲。”
既然李隆基自己找到了台阶下,他也得赶紧把梯子扶牢了:“臣有今日,全凭着陛下的恩德和赏赐。臣去度支和西市后,凡所干之事,皆顺理成章,也全依仗了陛下的威震四方,让宵小之辈无不俯首请罪。臣时刻铭记着陛下的恩德,苦思回报,所以得了些财物后,才一时心急,忘记了陛下平日里的谆谆教诲,只想着拿来报答陛下。臣以后,必当铭记教诲,诚心悔过。恳请陛下宽恕。”
终于化解了眼下的尴尬,李隆基长出一口气,对杨钊招手道:“你知道就好,看在贵妃的情面上,朕就饶了你这一次。你起来吧。”
杨贵妃也长出一口气,附和着道:“还不快谢恩?”
“臣,谢主隆恩。谢娘娘厚爱。”
杨钊小心翼翼地爬了起来。
最后,在杨钊的一再劝进下,李隆基勉为其难地收下了贺礼。
杨钊也得以全身退出兴庆宫。
出金明门门洞时,杨贵妃的贴身宫女雪晴的车驾竟等在那里。
见杨钊骑马靠近后,车驾缓缓驶进了城门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