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英国佬(1 / 2)

皇帝对商贾们的心理了解很透,因为他是穿越者的思维,知道在封建时代,皇权至上,你没有什么安全可谈。

或者说,在心理上没有安全,总是担心因富而生罪,因财而招祸。

有鉴于此,皇帝对于商贾是比较宽容。至少,相对于官员来讲,皇帝已经算得上心慈手软了。

薅羊毛嘛,羊多了才好薅,可着一只来,薅秃了又有多少,还把别的羊给咱跑了。

只要奉公守法,商贾们赚钱多了,商税也增加,对于国家、朝廷,甚至是民众都有利。

特别是“回报社会”的倡议,皇家是作出了榜样,商贾及社会各阶层对此的认同度也越来越高。

为富不仁,是皇帝所厌恶的。而在大明的社会,也在逐渐形成这样的观念。

传统的士绅阶层,正在被新兴的商贾和地主所取代,标志则是皇家颁赐的匾额。

而对士绅的优待,也正在逐渐取消,换成了退役官兵。除此之外,哪怕是退仕的官员,也没有免赋税的特权。

朝廷已经实施了退休金制度,官员退仕也生活无忧,赋税上的优免也就不必再享受。

总之,大明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乃至生活上的方方面面,都在按照皇帝的设想在改变。有的疾风暴雨,有的潜移默化。

除了年前的褒奖孟家后人,赐十字续辈,以及三千万战争债券的预发行,好象就没有什么大事件了。

于是,在绝大多数的民众的印象中,春节就在这波澜不惊的气氛中,相当平静地过去了。

新的一年,新的展望,新的憧憬,在各人的心中,都为自己的生活计划着,忙碌着。

而大明帝国的国家机器依然在正常运转着,内阁换上了相对年轻的面孔。

孙元化、毕自严、陶朗先顶替了袁可立、徐光启、孙承宗,人事变动并没有引起政事的混乱,实在是朝堂的秩序和规矩已定,换谁其实也影响不大。

兵部尚书熊廷弼加太子太保,算是对大明军队战争胜利的褒奖。

而兵部也开始了机构改革,陆军部、海军部、参谋总部,三大机构的框架搭设起来,人员的缺口只能慢慢填补。

大明帝国的军队不仅要在装备、战术上向近代化迈进,整个军事组织的机构也要跟上。

别人都以为皇帝是独出心裁,只有皇帝知道自己是依葫芦画瓢。

本来熊廷弼也是能进内阁作个次辅的,可暂时还没人接手他的工作。

孙传庭在西北准备发动收复前套的作战;沈有容专注于海军,有年纪太大;毛文龙嘛,好象还不太够格……

能征惯战的武将不少,可能达到高层次的不多。且还比较年轻,打仗没问题,运筹帷幄、老谋深算还差了些。

熊廷弼虽然脾气臭,现在也改了不少,可皇帝并不在意。又没指着他鼻子骂,骂别人关他什么事,他只在乎熊廷弼的能力。

象朕这样心胸宽广,又仁慈慷慨的皇帝,历史上也不多见哪!